内 容:
作为以制造业著名的东莞,常常给人一种“文化沙漠”的误解。事实上,从“珠三角第一村” 蚝岗贝丘遗址到“中国近代史开篇”的虎门销烟,东莞有人类活动的历史长达5000多年,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这里面,涌现了一大片蜚声中外、名闻遐迩的东莞名人,据了解,收入我市名人档案库的名人约有260多位,其中在中国历史存在影响力的近百位。他们当中有彪炳史册的民族英雄,有独占鳌头的学术泰斗,有开宗立派的业界巨擎,有扬威世界的体坛名宿等等,如袁崇焕、罗亨信、熊飞、李用、张家玉、林则徐、蒋光鼐、陈伯陶、张其淦、容庚、王宠惠、陈镜开等等,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可以说,东莞的名人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基础和深厚底蕴。而以历史名人命名路街,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名人资源优势,让外界进一步深入了解东莞,潜移默化地提高我市人文影响力。
目前,我市各以历史名人命名路街的例子虽然不多,但都比较成功和知名,如石碣镇的“崇焕大道”、虎门镇的“则徐路”,既充分弘扬先贤优良传统,使市民深刻认识和了解当地文化,不断增强市民热爱东莞的情感和荣誉感,又让当地贴上浓重的历史文化标签,充分提升了文化层次。可以说,以历史名人命名路街是对名人最好的一种纪念和宣传方式。有些镇街的道路,诸如“规划路”、“建设路”等等,明显缺乏文化内涵。目前,在全国各地用历史文化名人给道路命名的情况并不少见,许多城市都把它当做提升和宣传自身文化等次的重要工作来抓,比如苏州有80余处、南昌20余处、福州12处、梅州10余处等等。因此,建议我市开展以历史名人命名路街的专项工作,让更多的历史元素融入到东莞的大街小巷之中,使老百姓随处可见和感受东莞独特的历史文化,共同分享和传承“东莞味”。
建 议:
1、部门牵头,长远规划。以历史名人命名路街是一项严谨的工作,不能仓促完成,必须经过长期的考证才能完成。建议由市规划部门牵头,会同民政、文化、宣传、档案、建设等部门,参照全国各地以名人命名路街的做法和经验,并对全市各镇街的名人资源进行充分摸底,了解当地群众对名人命名路街的意愿和需求,制定我市名人命名路街的方案,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证、论证、公示等公开的程序命名新路,并且摒除所有争议,有计划、分批次地逐年开展命名工作。
2、坚持原则,科学定名。一是所采用的名人,必须是历史上对国家、民族、社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英雄、政治家、学者、科学家等等,在东莞本土出生或长期工作生活在东莞的皆可,而相关地名管理条例规定的“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外国人名、外国地名作地名”则不予考虑使用;二是应结合当地实际,除了使用姓名直接命名外,还可采用名人“字号”、标志性成就等命名。如“熊飞路”、张其淦采取其号的“豫泉路”、陈伯陶取其功名的“探花路”等等;三是所命名的路街与历史名人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历史关系,可以选择祖居地、工作地、墓葬地或重要成果产生地等等。如罗亨信可以选择其祖居地南城篁村社区罗屋围的路街,容庚可以选择其莞城容庚故居附近的路街等等,有利于结合当地资源,扩大影响力。
3、加大宣传,提高认知。本着“新增一条,宣传一条”的原则,对成功通过命名程序的路街,应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并通过电视、电台、报纸、杂志以及网络等媒体加以宣传,提高广大市民的认同感,确保该名人路街家喻户晓。同时,可以考虑在这些路街的适当位置立碑或设立雕像,刻上碑文介绍他们的事迹,既增强市民对这些路街命名原由的理解,又为我市的城市环境增添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