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随着城镇化发展、积分入户、积分入学和一些政策等因素影响,我市一些中心镇街道(如南城、东城、长安、松山湖等)出现了就读学生人数需求量大增,教师编制不足、土地资源局限、学校学位紧缺等问题出现。相反,其他一些镇、街道教师编制过剩、生源不足、学校学位闲置,可以说出现一头“饱和”、一头“空心”两种不平衡协调发展的新问题。其中公办中小学校教师编制紧缺问题较为突出,而教师编制紧缺的学校普遍存在学科结构性缺编明显,如由于新课程改革,小学增设的课程较多,许多课程如心理健康、综合等需要专职教师,教师编制却没有同步增设,在不允许增加教师在编编制的政策下,中学的次科课程教师一师多班现象很普遍,这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缺少教师,许多学校聘请代课教师,出现同工不同酬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制约学校的正常发展。
当前政策上一些中心镇、街道符合入读学生人数不断猛增,中心镇街道学校出现没有教师在编编制,如果新增班需要教师或新建学校需要教师,只能通过招聘一年期临时代课教师工作,这些临时代课教师任满一年后不可以在同一所学校续聘,学校又要重新招聘新的临时代课教师,学校的学年制这个特殊性可以允许聘请一年制的代课教师,但是从教书育人、管理、师资稳定性利好因素等角度来综合衡量,以聘请代课老师来缓解教师编制短缺问题不是长远之计。我们必须创新办法解决区域性公办中小学校教师编制紧缺的问题,以适应当前社会教育形势发展需要。
建 议:
(一)下发指导意见。市委市政府和教育部门要重视出现的新问题,做好充分调研,给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意见,或下放和允许一定权限给镇街道创新办法解决问题,如:办学模式、教师管理、经费管理等方面,使镇区明确方向,敢于创新,积极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子。
(二) 统一招聘要求。当前一些镇街学校由于没有公编教师编制,但实际上缺教师,只能以各种形式自行招聘使用,但招聘方式和标准要求各有不同,如:教师学历、教师待遇、考核办法、签约时间、签约关系等,这些问题必须进行有统一要求。否则,今后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和维稳工作,因此市有关部门应尽早统一招聘要求,确保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增加代课教师的聘任期限,提高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三)统筹调配编制。对一些“空心”镇区出现的教师编制过剩或可用教师编制,市人事部门要每年进行全市动态统筹调节,盘活和用好全市教师在编制资源,有效地解决紧缺教师镇区学校需求,使“饱和”和“空心”镇区学校得到平衡协调发展。
(四)创新办学模式。可以尝试如下一些做法:(1)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教育服务办学;(2)政府和民营企业合作办学;(3)委托第三方办学;(4)名校加盟办学;(5)成立镇区教育集团办学等模式探索办学。
(五)设立试点镇区。选择几个有代表性镇区(其中南城街道)进行创新办学模式先行先试,探索做法,逐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