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近几年,中国的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劳动力数量将会影响着未来的经济发展。东莞除了面临同样的问题外,还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外需增长乏力、实体经济经营困难、企业盈利水平不高等困难。“世界工厂”的魅力在逐渐下降,外资的撤离,导致供应链受到了较大冲击,劳动力数量也发生了变化。
城市的盛衰之路跟国家的盛衰之路有共同的特点,都会受到劳动力数量的影响。目前日本人口陷入了老龄化陷阱,导致了经济上升遇到十分大的瓶颈,停滞了20年,日本前十名的创业家现在还活着的只有84岁的稻盛和夫,而美国创业家目前大都为中青年,像哥谷、戴尔等创始人。在中国,东北三省经济持续低迷,大量人才外流,老龄化加剧,要提振东北谈何容易?人口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经济发展的瓶颈。
中国这么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六七十年代的人口快速增长有较大关系。目前,东莞人口结构走势不乐观,人力成本上升,而外来劳动力在减少,人才与技能结构失衡。目前东莞经济发展整体不错,但要是人口的问题不重视,在未来的10到20年也将会是个老龄化城市,制约着东莞的下一代的发展。
东莞的面积较大,人口的密度相对北上广有十分大的空间发展。所以,通过增加东莞的劳动数量,调整人口结构,是可以作为促进东莞现在与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东莞目前的人口现状:
1. 东莞呈现老龄化趋势
根据六普数据,东莞市户籍人口老龄化在日趋明显,老龄人口比例由五普到六普,从12.88%增长到15.65%,100个人要养16个60岁以上的老人,而这种趋势在这几年里还将逐渐显示得更明显。对于个别镇区,会是个“未富先老”的局面,将会加重东莞的经济负担,养老建设问题将会更加备受关注。
东莞的外来人口(新莞人)中,年龄结构六普时候主要集中于23-42岁,比五普年龄集中段18-36岁趋于大龄化。这与外来人口大部分接受教育的时间比以前更长有一定关系。但数据也表明了,这些新莞人的抚养比在上升,从0.04上升到0.076,这些劳动力带来了更多的老年人与学龄前儿童。这说明了劳动力流入东莞的速度比新莞人带出来的老人与小孩流入东莞的速度要慢。
2. 东莞用工荒,劳动力缺口大
根据新闻报道,东莞在2014年后,用工荒问题更加凸显,造成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东莞制造业发展受限制,仅2014年,用工缺口就达到10万人以上,而相应的人力劳动成本增加了很多,却始终解决不了用工荒问题。到了今年,年轻的外来务工人员更加不稳定,许多95后的人员吃苦耐劳的精神远低于老一辈的东莞外来工,流动性加大。
3. 东莞本地人参与劳动率降低
大部分东莞本地人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提供了大量的出租房,这部分人主要以收租或者社区分红收入为主,作为地主参与劳动率在降低。建设东莞,主要还是靠外来人口(新莞人),换句话来讲,新莞人的未来直接影响着东莞的未来,政府应该给予新莞人更大的政策支持以确保他们能在东莞安身立命,把东莞建设得更好。
4. 东莞人口净增长率排珠三角末位
根据东莞阳光网的报道,2015年年末,东莞常住人口为825.41万,比2014年少了8.9万,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东莞首次出现年际间常住人口负增长,排全省第三。但“十二五”期间,东莞常住人口净增数仅2.93万,共增0.36%,年均增长率仅为0.07%。不管是净增数还是增长率,东莞均排珠三角末位。这是由于东莞不少工厂经营不景气,难以提供更有吸引力的薪水;同时内地的各个城市发展也在逐渐加快,很多外来工更加偏好在家门口工作。
5. 东莞人口生育率低,影响东莞未来发展
根据东莞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3%,跟中国整体的自然增长率5.21%比较稍高。我们可以假设东莞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稍高于全国水平,虽然这不是十分严谨,但可以作为推导依据推断出我们东莞大体的生育率。再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公布的中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的生育率为1.047,十分之低,不及人口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到了人口数量增长危机的警戒线了,这可以推断东莞的生育率也是非常低的。这将会影响到东莞20年后的发展,人口劳动力数量将严重不足,老龄化问题会更加凸显。
建 议:
1. 提高生育率,建立合理的生育公共政策
尽管国家目前开放了二胎政策,但是社会的反应各有不同。由于培养成本的不断提升,导致到很多人对于生二胎望而却步,在东莞生育一小孩,有网友说至少多花60万。但对于城市建设对于国家发展来讲,提高生育率是当下重要的战略规划,不然再过20年,中国就将会步日本的后尘,呈现老龄化社会,缺少创新,缺少给年轻人上升的空间,缺少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所以政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考虑思路。
第一,加强深化二胎宣传政策,鼓励生育二胎。
第二,加强公共政策建设,降低养育成本,如从女性职业、产假、医疗卫生、教育培养等等方面去思考。
第三,鼓励有能力的镇区或者企业单位对生育提供津贴。这看似有点不妥,但长远来讲,这笔开支值得支出,不然我们的下一代都要养我们太多的老人。
2. 降低积分入学难度,增加学校建设
很多外来人员由于不能舍弃家里土地的利益,不愿意把户口迁到东莞来,但是小孩到了适龄入学阶段又不能享受到公办学校的待遇,不少人就选择离开东莞。根据数据统计,东莞积分入学的人群增长是比积分入户的人群要快得多,说明积分入学的需求是很大的。
目前积分入学考核的项目包括有在莞的服务年限、居住年限、参保年限、纳税情况、教育等方面,建议对于我们的下一代要更加宽容,让家长更有东莞归属感,自己留在东莞,下一代也留在东莞。
所以大体的思路如下:
第一,降低积分入学难度,年限或者考核的内容可以有所减少;或者对于加分项目,可以加大加分力度;
第二,加紧学校建设,扩大师资力量;
第三,设计出合理的、偏低的培育费用方案,令到上学难度降低,费用降低,给家长减负。
3. 降低积分入户难度,重启购房入户政策
目前的积分入户标准包含了很多条件,建议在原有考核基础上降低积分入户标准,或者说在某方面加分上可以加更多分值,如学历、纳税情况等。
重启购房入户政策,部分人会认为政府认钱不认人,摊薄了社会的资源,无形中推广房价上升,对于富人有好处,对于穷人没影响。所以,建议政府要努力研究出对于购房入户这政策,所得的房产利益力能流到公共建设里,而不是都被房产商所拥有。
而对于部分无能力购房者,要加大提供公租房与廉租房力度。对于公租房与廉租房的建设与使用上应该研究出更科学的方案。之前的雅园新村的公租房闲置太久,造成了资源浪费。
4. 倡导“来了就是东莞人”的包容文化
深圳一直都被认为是年轻城市,是创新的城市,这以“来了都是深圳人”的包容文化有一定关系,这赋予了外来人员主人翁的精神,也打破了原有的“地头蛇”的文化。对于一个包容的城市,人才们更加乐意投奔。香港旅游业之前受到重创,跟部分香港人狭隘的地域观有十分大的关系。一个城市的魅力,对于个人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实现,除了物质还有精神,包容的文化能令到外来人员更加有归属感。
所以,建议政府加紧包容文化的宣传,欢迎外来员工,“来了都是东莞人”更加适合这个时代的移民精神。
5. 提高社康服务与设施建设,应对老龄人口增加
目前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有所显现,对于老人的社区服务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建议通过增加养老床位,满足养老需要,提高服务理念,合理定价养老服务,使更多老人能安享晚年,给予老人更多的关爱。
对于外来工的所带来的老人,很多不太适应城市化的生活,言语不通,人际关系少。目前东莞本地的老人关爱活动已经取得进展,这建立在当地镇区的经济发展与社区建设服务的不断完善基础上。而对于政府来讲,目前需要去研究课题应集中于如何关心新莞人的老人生活。这实质上是增加东莞的魅力的一个课题,给予更多的新莞人留在东莞的一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