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当前我市教育教学成效突出,每年的高考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这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对教育重视、离不开在教育局领导下的广大教师爱教乐教,奋发有为。

  尽管目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东莞教育的发展,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市民对教育优质资源的需要,特别是不能满足广大外来务工子女对教育的需求。优质的公共教育,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资源。目前,我市的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我市公共教育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2015年,我市入读公办学校的非本市户籍学生占全市非本市户籍学生数比例仅为23.1%,占比位列珠三角九市倒数第一位。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提出的2020年实现9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预计我市将新增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14.4万人,需要提供14.4万个义务教育学位。


建    议:

  除了市政府必须加快制定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建立新建改建居住区配套建设教育设施的机制外。要快速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优质义务教育、满足广大市民对优质学位的需求,实现优质共享。还有以下措施:

  1. 加大支持目前名校集团化、国际化办学,大力提升高端民办教育质量。

  2. 镇政府要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加大对地方各类民办学校管理、帮扶力度,让镇区的民办学校教育质量基本与公办相当,甚至好于当地镇办中学。

  3. 整合街镇优质教育资源,发挥各自优势,补短板,促提升。镇内各公民办学校之间由镇教育分局统筹;临近镇镇之间,镇办学校,由教育局统筹协调,可借鉴市高中学校管理方法结对交流。

  4. 目前的公办委托管理民办、强校委托管理弱校,都是很好的选点突破举措,但教育局要加强对此跟踪管理、财务监督、教学指导,不能流于形式和走过场,听之任之,要把好心变成好事;防止不作为或乱作为。

  5. 加大校长、优秀教师的轮岗交流力度。破除狭隘的地方主义、保护主义、利己主义。让真正的好校长发挥奉献精神,使更多的教师受益;让优秀的教师在新的平台上,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好教育。

  6. 帮助弱校跟岗强校,要求欠称职的教师到名校跟岗培训,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限期整改。

  7. 向江浙一带学习,制定更好的政策,让好教师乐于送课交流,让弱教师勇于跟岗接受培训。送课交流异校需综合考量,以临近学校、临近街镇为主,为期3年;充分考虑好生活、交通、职称、职务、专长发挥等方面优惠措施。制定人性措施,让接受培训的教师迅速脱弱变强,及时回归教育岗位。

  8. 统筹管理教师。让教师由部门人变成系统人,接受主管部门统一调配,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最大限度发挥教师作用。



提案者: 民进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