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知名图书电商当当网发布的《当当2014年度图书消费报告》《2015当当中国图书消费报告》显示,东莞连续两年在当当网的图书消费量位居全国第10,仅2014和2015两年的购书量就近1000万册,可见东莞市民购书的热情都非常之高,东莞的城市阅读氛围也非常浓厚。
东莞市民家庭拥有很多图书,然而这些图书被阅读之后,无论是在家里的书柜中“沉睡”还是因无处存放而被当作废品变卖,都是非常可惜的。
为活化市民手中闲置的图书资源,延长图书的生命周期,进一步强化我市全民阅读的氛围,建议在我市部分公共场所设置共享图书架。
建 议:
一、在合适的公共场所设置共享图书架,鼓励市民将闲置的图书捐赠到共享图书架中。共享图书架类似城市“温暖墙”,其书籍来源于市民捐赠,它既是一个图书捐赠点,也是免费取阅点。市民可以将自家闲置的、符合一定条件的书籍按照要求放在图书架的指定位置,供其他有需要的市民自由取阅。市民取阅后可以自己收藏,也可以放回任何一个共享图书架,实现个人图书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的价值。
二、先在高铁站、地铁站、火车站、医院等地进行试点,形成经验后进一步推广。这些公共场所人流量大,群众候车、乘车或候诊时间往往比较长,有阅读的条件和需求,先在这些公共场所进行试点,设置容量适当的共享图书架,形成经验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推广到社区、商业区、写字楼等其他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为全民阅读提供便利。同时,高铁站、地铁站、火车站是我市的门户,通常是客商来到我市的第一个站点,图书共享架所蕴含的公益性和文化性,既有利于丰富我市文化名城建设的形式和内涵,也有助于提升外界对东莞的认知和认同。
三、依托志愿团体进行日常管理。以志愿者为主力,对市民捐赠的书籍进行筛选和简单分类;当捐赠书籍数量较多超出图书架的容量时,所在场所单位提供必要的、暂存书籍的空间。不同地点的图书架可能会出现捐赠量与取阅量不平衡的情况,需要针对这些情况,由志愿团体适时进行适当的调配。
一座善于学习的城市是有活力的。虽然我市很多公共场所设置了图书ATM,对于办理了借阅证的市民,借还图书是比较便利的,但对于大多数没有借阅证、临时有阅读需求的市民或游客来说,共享图书架可作为一个满足人们阅读需求的有益补充。希望通过共享图书架的设置,更好地营造全社会读书学习氛围,提升民众文化修养,为东莞提升城市活力、建设文化名城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