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公立医院改革要求,能够有效改进医院管理,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保障医院公益性质的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一系列医院制度的总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事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医院制度。随着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层次推进,如何建立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是管理体制改革的最关键,是医院改革的直接目标。我市作为第三批国家医改试点城市,建立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当前,全市公立医院40间,其中市属公立医院8间。经调研,我市公立医院改革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方面出现不少短板和甚至空板。
(一)政府办医体制未能完全理顺
目前市属公立医院由市政府办,13个中心镇公立医院由对应的镇政府办,尚有19间镇街医院未能明确办医主体,即19个非中心镇街政府办医体制未能理顺。
(二)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未能建立
我市没有公立医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院长聘任制,是全省唯一没有建立的地区,与医改试点城市要求不相适应。全省实行率达50%以上的地区有:深圳市、湛江市、江门市、揭阳市、阳江市等地区。
(三)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公立医院正在逐步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以及院长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指标还不完善,考核结果与激励约束机制未能统一。如我市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支出占比例2.2%,在全省21个地区中排名较后位置,正因为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严重压缩了我市公立医院人员经费支出,故公立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35.4%,在全省中为较低水平。
(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严重滞后
当前各公立医院原先的人事编制管理制度基本叫停,新的人事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导致东莞市公立医院人才引不进来,现有的很多专业人才又不断流失,甚至少数医院个别专业出现无法正常排班的情况,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严重滞后的弊端凸显。周边深圳市、惠州市等人事管理制度推进较快,人才吸引力强,医疗卫生队伍明显壮大。
(五)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在市医管中心统一组织下,9家市属公立医院全面实行了预算管理。目前已开展科室成本核算的医院有7家,占78%;已开展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核算的医院有3家,占33%。;二是推行第三方会计审计监督制度,未能对医院国有资产、经济运行实行实时监管。
因此,必须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办分开的现代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降低管理成本,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提高社会满意度。
(一)管办分开——理顺政府办医体制
1、成立东莞市市属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理事会,行使公立医院重大事项决策权;
2、明确东莞市市属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办院职责,在做好市属公立医院人、财、物管理基础上,并接受镇街政府对镇街医院的业务委托管理。
(二)运行独立——落实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自主权
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度,充分放权给医院院长及副院长组成的单位管理层,落实公立医院内部人事管理(包括人员自主聘用和按照政策入编、中层干部人事任免等)、内部管理机构和科室设置、收入分配、年度预算执行等自主权,并依法自主管理、自主办理有关业务,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三)公开透明——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完善监督体系,健全公立医院内部决策和制约机制,成立公立医院监事会,加强院务公开,发挥职工代表大会职能,强化民主管理。一是实施决策失误追究制度;二是落实审计制度;三是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四是落实信息公开制度。
(四)科学管理——完善质量安全体系
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监控考评体系,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五)全面预算——推进医院健康运行
在引入派驻总会计师制度的基础上,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开展成本核算,全面分析收支情况、预算执行、成本效率和偿债能力等,强化财务核算和监管,严格控制变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医院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