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2016年5月,东莞地铁二号线通车,日均客流量达10万人次以上,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也将陆续运营并承担全市25%的公共交通出行功能。轨道交通这种新的运输方式不仅仅能解决市民的出行问题,也将带来城市商业的繁荣。因此,加强以轨道交通为枢纽的商业网络布局对振兴东莞商业、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理由如下:
  1、振兴商业,是推动东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如果说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设施同时解决了工业物流和商业物流的问题,那么轨道交通则是完全为商业服务的。东莞现有的第三产业布局大多围绕工业进行,展览馆、酒店、写字楼和总部基地等都是以工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而东莞经济要转型升级,必然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工业,一条腿是商业。参照世界各国的经验,轨道交通将是串起东莞商业布局的关键链条。香港有全世界最赚钱的地铁,香港的地铁+物业运作模式使地铁开通后上盖物业平均升值近50%,投资回报率达到15%。而广州市地铁沿线高档写字楼项目占据了目前广州市高档写字楼物业近50%的份额,地铁和周边商圈带动了整个城市的繁荣。
  2、是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促进产城深度融合的需要
  长期以来,东莞城市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产业及城市布局散乱、建设水平偏低、公共服务配套不足,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处于割裂的状态。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影响了商业的发展,也影响了高质量工业的引进和建设。大力建设以轨道交通为枢纽的商业网络,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也可以促进产城深度融合,从而使东莞制造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建    议:
  一、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和规划
  没有配套的轨道交通是无法实现其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的,要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作用,必须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和规划。一是要加强市内公交线路的整合和规划,解决东莞公交系统长期存在的不方便,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在线路规划、站点设置、与地铁的衔接上做好规划,提高公交线路对地铁的支撑和疏导作用,建成四通八达,涵盖城市的各个角落的公共交通体系。二是要做好人行线路和设施的规划、标识,通过人性化设计和规划提高人群疏散能力和步行舒适度。三是要推进与周边城市交通系统的衔接和规划,加强与深圳、惠州、广州等城市的互联互通。
  二、注重轨道交通各主要站点与周边商业的协同发展。
  由于政府开发政策以及经济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因素,我市轨道交通管理和商业开发部门间的协调性相对较弱。要打破轨道交通站点的规划设计与站点上下商业建设规划设计彼此分离的状态,加强沟通,在地铁出入口和通道设计上协调一致,给乘客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可以起到集聚商业人流的作用。同时要注意轨道交通与周边商业的协同发展,将一个个轨道交通站点发展成为一个个完整的商业区,打造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型商业。
  三、合理规划布局轨道交通沿线的商圈和住宅楼
  合理规划布局轨道交通沿线的商圈,根据每个站点的人流量、各地区已有商业发展特色进行统筹规划,全市一盘棋,做好功能区分和规划,防止出现同质化竞争现象。合理规划布局轨道交通沿线的住宅楼,做好步行到地铁站15分钟内的住宅楼的规划和布局。
  


提案者: 农工党市委会

市规划局
东规议函〔20179
关于报送东莞市十三届政协一次会议提案第20170089号会办意见的函
市发改局:
收到东莞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提案《关于加强以轨道交通为枢纽的商业网络布局的建议》(第20170089号)。经研究,回复意见如下:
根据市政府工作要求,我局正联合东实集团编制东莞市轨道站点的TOD综合开发一体化规划,鼓励站点周边实行高强度、混合开发,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枢纽型站点和城市型站点周边均规划了较高比例的商业用地。依据《东莞市TOD规划总体策略研究》成果,枢纽站将规划为城市中心或次中心,商业用地比达15%-60%,城市型站点定位为商业就业中心,商业用地占比达10%-60%。但站点周边的用地开发属于市场行为,涉及市场实际需求、征地拆迁、三旧改造、建设周期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最终的开发功能既要规划控制也要市场检验。


  市商务局:

  关于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20170089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市发改局:
  政协第20170089号提案《关于加强以轨道交通为枢纽的商业网络布局的建议》收悉。经研究,我局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做好轨道交通沿线商业网点规划布局
  为适应东莞市大商业环境,特别是产业经济、交通格局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推动商业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我市商业网点布局和提升城市商业品位,市商务局2016年组织暨南大学编制《东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已获得市政府审定同意。《规划》分别从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发展引导、空间布局几个方面对大型零售网点、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市场)、专业会展场馆及特色商业街等进行规划布局。部分大型商业网点位于东莞轨道交通和穗莞深、穗莞惠城际轨道交通沿线,《规划》对轨道交通沿线镇街商业网点进行了总体规划布局,助推我市轨道交通商业发展。同时,各镇(街、园区)结合辖区商贸流通市场发展实际,2016年也完成了镇(街、园区)级商业网点规划(2016-2025年)的编制工作,对辖区内轨道交通沿线商业网点进行了具体规划布局。
  二、支持轨道交通沿线商业发展
  根据《规划》精神,我市通过优化商业网点空间布局以及各区域相关项目的建设,构建“一核引领、三带辅助、四组团协同”的商业总体空间格局。其中,莞太轨道黄金商业带利用现有的轨道交通优势,推动南城CBD商圈、鸿福路商圈、东城商圈、西城楼商圈、石龙商圈、东莞火车站商圈、厚街商圈、虎门商圈发展,依托原有浓厚的商业氛围,大力发展中高端消费城市商业设施,大力发展具有一定辐射力和影响力较强的专业市场群,打造公路与轨道交通、零售与批发双融合的黄金商业带。为推动这些轨道交通沿线商圈发展,拟规划新建相关商业区或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如南城CBD国际消费区、东莞国贸中心、东莞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控制中心综合体、虎门商贸城、虎门万达广场、卓越时代广场等。

市交通局:

市发展和改革局:
  市政府督查室转来农工党市委会在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以轨道交通为枢纽的商业网络布局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根据我局职能,提供会办意见如下:
  轨道交通2号线途经的莞龙路、东城中路、东莞大道、莞太路路段一直以来都是我市常规公交的主要客流走廊,沿线公交线路一直都比较密集。为加强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衔接,根据市政府部署,我局先后组织完成了《东莞市轨道交通2号线首期工程公交接驳实施规划》、《东莞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规划》,其中,《东莞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规划》主要包括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战略规划、轨道沿线公交线网衔接规划、轨道站点衔接规划、规划方案评价、实施计划与建议等内容。自2014年下半年起,我局开始部署开展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2号线的具体接驳工作,统筹优化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常规公交线路,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14条常规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2号线各轨道站点接驳,其中,市区(城巴、小巴)线路有53条,跨镇线路有32条,镇内线路有29条,线网可覆盖全市大部分镇街(园区)的中心路段,以及主要的商业、住宅及公共场所。在开展常规公交线网接驳工作的同时,我局结合轨道交通2号线服务时间,对部分常规公交线路的末班发车时间作适当延长,并重新设计了新版公交线路信息版式,方便市民识别与轨道站点接驳的常规公交线路信息。
  在接下来工作中,我局将结合轨道站点周边公交场站设施建设情况及市民出行需求,持续做好轨道交通站点的常规公交接驳。同时,我局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轨道站周边公交停靠站及首末站场设施的规划建设,为不断优化常规公交线网布局、扩大公交服务覆盖范围提供保障。

  东实公司:

  市发改局:
  第20170089号提案《关于加强以轨道交通为枢纽的商业网络布局的建议》收悉。我集团作为会办单位,现函复如下: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为了确保东莞轨道交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市规划与发改部门在第二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研究期间就开始筹划借鉴香港地铁的发展模式,并在近期建设线路的规划设计阶段不断融入该建设理念,主要有以下两点举措:
  一、经请示市政府同意,东莞轨道交通站点500米范围内的土地由东莞实业集团负责统筹开发,相关镇街予以配合;站点TOD开发的规划研究由市规划局统一负责。
  二、为确保轨道交通建设与站点TOD开发工作的紧密结合、顺利实施,我市轨道交通新线的工可研究阶段,由市轨道办牵头与沿线镇街、规划、国土、东实集团公司等部门与单位共同成立新线的站线位稳定工作小组,通过现场踏勘及方案比选研究等方式确定最优的站线位方案,保证了轨道交通站线位与沿线镇街的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的相符性 。

发展和改革局:

市经信局:
  市政府督查室转来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170089号提案《关于加强以轨道交通为枢纽的商业网络布局的建议》收悉,根据我局工作职能,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完善轨道交通规划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建设,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已建成开通, 1号线项目正按建设计划推进;莞惠城际即将全线开通,穗莞深城际、佛莞城际正按建设计划推进;在建国铁赣深铁路途经我市并在塘厦镇设站,我市轨道交通建设正迈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为发挥规划对轨道交通建设的引领作用,我局于去年组织了全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研究工作,做好顶层设计,促进高铁、普铁、城际轨道、城市轨道四网融合,构建多层次的轨道交通体系,近期将形成最终规划成果。在此基础上,我局同步开展东莞高铁支线(即赣深客专联络线)预可行性研究、莞深快轨预可行性研究、虎龙城际轨道预可行性研究,重点研究线路走向、站场选址、线路和站场技术标准和工程方案、项目投资规模,预测项目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下来,我局将组织开展第二轮城市轨道线网规划、建设规划调整以及新一轮轨道线网规划、建设规划的研究工作,重点关注我市城市轨道与周边城市特别是广州、深圳的城市轨道衔接问题,中心城区、松山湖、虎门长安地区等重点区域城市轨道网络加密问题,城市轨道引入塘厦高铁站问题。
  二、加快深莞轨道交通衔接
  轨道交通作为新一轮城市发展和资源配置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区域同城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东莞市位于深圳、广州市之间,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要高度重视与深圳、广州市的衔接融合,主动承接深圳、广州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一直以来,我局积极加强与深圳市沟通对接,在推进市轨道交通1号线与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衔接、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与深圳地铁20号线衔接和深圳地铁13号线北延松山湖三个深莞轨道交通衔接项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工作架构、对外沟通、项目审批、资金筹集等方面研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工作建议。下来,我局将会同市各有关单位、镇街,积极与省发改委、住建厅和深圳市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并发挥研究机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争取早日推动实现我市城市轨道与深圳市城市轨道的有效对接。
  三、提升轨道交通站点规划设计
  轨道交通站点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地,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有利于打造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综合用途于一体的商业区。下来,我市在轨道交通站点规划设计阶段,将积极借鉴香港地铁步行系统设计理念,试点开展地铁车站周边风雨连廊、人行天桥、自动人行道等步行系统建设,解决市民乘坐地铁“最后一公里”问题;将科学做好与沿线镇街的总体规划衔接,实现轨道交通与公交建设、商业集聚、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形成轨道交通沿线良好的办公居住、商贸开发、轨道运营“互相喂养”格局,不断提升轨道交通总体经济社会效益。
  四、推进轨道交通站点TOD开发试点
  今年,我市将重点推进虎门站、东莞西站、东莞火车站、黄江北站等站点TOD开发项目,目前正进行土地摸查、规划编制、资金筹集、招商策划等工作。下来,我市在轨道交通沿线进行商业网络布局时将充分考虑轨道站点的客流量、周边地区商业发展特色等,规划好轨道站点周边住宅区、办公区、学校、商业区等功能区的布局,以轨道交通站点TOD开发为依托,打造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综合用途于一体的枢纽型商业综合片区。


办理单位: 发展和改革局,市规划局,商务局,交通局,东实公司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