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市凭借着靠近深港的优势,用土地作价,迎来了经济飞速发展,然而如今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一方面,长期以来,由于我市土地管理粗放和监管不到位,各地、各园区旧厂房分布零散,难以集中利用,旧厂房的闲置和低效利用问题较为突出,当年的经济粗放式发展已给如今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带来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去产能力度的加大,“两高一低” 退出机制的进一步落实,一些高耗能企业已退出生产环节,但企业退出后的厂房和土地大多受“两规”不符的限制。以中堂镇为例,中堂12家纸厂退出后,共腾出土地约738亩,厂房建筑面积17多万平方米,符合土地规划的约350亩,但符合城市控制性规划的仅有100多亩,怎样盘活闲置厂房土地的成为一个较大的难题。最后,盘活空置厂房和土地也受区域经济条件的影响,对于条件较为成熟的地区,可以将旧厂房改建为文创中心、孵化中心等“新业态”产业,但对于条件尚未成熟的地区,由于配套的原因,难以引进这些新产业,却又受制于“两规”的不符不能进行改扩建来引进新项目,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对于盘活旧厂房需因地制宜,针对每家厂房具体情况不同制定“一企一策”, 综合考虑当地的资源、产业特色和增长潜力进行项目改造。


建    议:
  一、是全面调查摸底。尽快启动全市范围内调查摸底工作,全面调查辖区内因企业关停、缩产、转产、搬迁而废弃的产房数量、区位、产权以及厂房结构等情况。各镇(区)政府部门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好“三旧”改造规划,做到“一企一策”,严格控制引进的项目。
  二、对于符合“两规”的旧厂房、土地,积极引导业主对原厂房按照城市控制性规划进行高标准、高规格的“拆旧建新”,重点引进新型的先进高端制造业。政府制定“三旧”改造优惠政策,进一步减少业主在“拆旧建新”中的手续办理时间及办证成本,同时要发挥招商选资的职能,积极撮合优质项目落户新厂区,并做好配套服务。
  三、对于不符合“两规”,但厂房及用地布局相对完整、建筑质量较好、园区环境尚可的工业厂区,可允许对旧厂房进行适当的改建以适应新项目的落地,如采用复合整治的方式进行升级改造,可增加电梯、连廊、楼梯等辅助性公用设施。政府也要加快盘活招商力度,引导业主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厂房物业进行就地转型,并严格做好项目审核把关,不能引进高能耗、重污染的项目,有条件的厂房可改造为创客空间、科技孵化器、企业研发中心等“新业态”产业。
  四、对于不符合“两规”,而且厂房及用地布局较为零散、建筑破旧,改造意义不大的工业厂区,无法就地转型和“三旧”改造则逐步恢复为城市控制性规划中的规划用途。
  

提案者: 黄庆林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