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过去的两年,东莞市政府大力推动“机器换人”和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经济形态正在从传统制造向创新型经济逐步转变。围绕 “东莞制造2025战略”,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现代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和绿色化发展。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基础好。2015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21家,产值达到了2600亿元,可见,电子信息制造业在东莞的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其中,智能手机和电子元器件产量位居全国乃至全球前列,“东莞制造”成为响亮的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莞市形成了一批电子信息企业集聚明显的产业重镇,如石龙、石碣、清溪、塘厦、黄江等等。东莞正逐步从传统的区位和先发优势向激烈竞争下综合新优势转变。完善的产业配套成为当前东莞最大的优势,加上良好的经济基础、系统的产业扶持政策,东莞正在逐步形成一种新的综合竞争优势。因此,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有基础、有规模、有质量。
  (二)区域创新基础好。东莞一直致力于创新型经济建设,目前,我市新型研发机构达2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985家(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占25%),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0家(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占32%),发明专利授权量2795件,均位居全省第三位。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松山湖高新区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三)供给侧改革空间大。
  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电子信息产业是竞争最为残酷的一个行业,这是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跟时间赛跑的一个行业。电子信息产业正是典型的“供给创造需求”的行业,同时,以电子信息业为先导的战略新兴产业(智能穿戴、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增材制造)已成为重点高增长行业领域,因此,供给侧改革可以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二、存在问题
  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主要问题是大而不强,高端芯片、集成电路、核心器件及关机设备、材料等方面薄弱,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不强,与产业规模不匹配。2013年以来,电子信息业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期,以供给带动需求的高端产品创新发展已成为电子信息业供给侧改革的必然。
  加快推动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供给侧改革,打造以高科技与时尚产品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可以很好地发挥“产业龙头”的引擎拉动作用。
建    议:
  一、加强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动力转换,加快提升智力要素,优化行业人才结构
  1、引入国家一流高校(985、211院校)在东莞建分校。借鉴深圳市、苏州(苏州工业园)的引智模式,对接东莞支柱产业,引入一流高校(如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在东莞建立研究生院,开展研究生教育。重点大学是规模化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极佳途径,也是本地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目前,东莞虽然有一些高校,但短期内难以达到国内重点院校的水平,引入重点院校建设东莞分校,是行之有效的大规模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方式。
  2、引入国家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在东莞共建科研机构。国家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通常处于行业科研的领先和主导地位,其研究领域大多符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引入科研机构可以极大地提升我市智力要素,通过资本配套、企业合作共建技术研发平台,实现科技水平和人力资源的双提升。
  二、加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培育和保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供给侧改革主要是解决低端共计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的问题,电子信息产业与智能制造的渗透融合,衍生了智能装备、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等新兴产业,产业的核心是技术。强化关键共性技术(制造工业提升、生产流程优化、前沿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的研发,就是面向整个行业提供关键技术的研发支持,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消除基础研究和企业产业化创新之间的瓶颈和短板,降低企业产业化创新的成分和风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业链基础好,供给侧改革需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强化基础就是加强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和基础技术的共性攻关。
  以手机行业为例,东莞目前有华为、VIVO、OPPO、金立等国内领先手机企业,为保证产业优势,手机行业自动化程度,特别是贴片工艺已全部实现自动化,但是手机组装、零部件和整机测试、包装的自动化程度偏低,手工操作较高,容易形成“用工荒”现象,这是行业共性问题。为保障该产业的优势,有必要设立手机产业的生产工艺自动化改造专项资金。以此,推动我市支柱产业的领先地位。
  三、优化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引入行业高端企业。
  高端引领就是集中精力,站在行业的制高点,通过大项目,推动产品高端化、产业集聚化。“缺芯少屏”通常是制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 “芯片”体现了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高端显示屏”引领高端制造。但是“芯片”、“高端显示屏”的研发不能一蹴而就,同时,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更为重要,研发风险极大。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配套以特殊政策,有目标地引进在此领域的引领企业,可参考华为引入东莞的做法,实施精准引进电子行业高端制造业,实现行业引领。
  


提案者: 农工党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