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东莞水乡文化旅游的统筹发展,一直受到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13年,省发改委牵头,会同东莞市政府,编制《广东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以及旅游发展等专项规划,提出打造“六大水乡风情体验区”。2015年,市府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若干意见》,提出打造水乡游等十大旅游产品体系。2015年,东莞市人民政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省作家协会联合签署了5年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包括打造东莞水乡特色文化等8大领域的29项合作。
水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水乡地区位于珠三角河网核心区,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水乡生态环境和相对浓郁的水乡人文环境。其文化特点:一是水乡民俗活动丰富多样。龙舟、花灯、曲艺、乞巧、美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水乡特色,文化源远流长。据统计,东莞水乡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2个(分别是中堂的龙舟制作技艺和万江的赛龙舟),省级7个,市级22个。二是水乡的文化资源类型多样,有旅游景区、特色村落、历史文物、农业园区、文化休闲设施等。单是遗址遗迹,水乡地区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共2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5处,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21处。此外,水乡河道岸线绵长,滨水空间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在经济高度发达珠三角地区是难得的宝贵资源。三是水乡各镇地理相连、水网相通、文化同脉,在统筹发展上具有先天的优势。
近年来,水乡文化旅游在民俗节庆文化、古村旅游、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方面发展成效显著。但是也遇到以下障碍和瓶颈:
(一)旅游统筹力度不足,镇街各自为政。水乡旅游发展目前尚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缺乏总体性和系统性,各个镇街、景区、酒店之间互动不多。除了麻涌镇自设旅游贸易发展局,统筹全镇旅游发展工作外,其他镇均没有成立专门机构,缺乏专门人员和专项经费,甚至部分镇的旅游工作事随人走,统筹力度很薄弱。而在市一级层面,虽然水乡管委会和市旅游局对水乡旅游相当关注,但在机构设置方面,还没有针对水乡旅游进行相应调整,且水乡管委会只是协调机构,在组织统筹上主导性和整合力度仍需进一步提升。
(二)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形象不鲜明。作为岭南水乡的典型代表之一,东莞水乡旅游目前发展尚属起步阶段,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总体上开发度不高,缺乏独特、高端的示范性项目和省内乃至国内知名的旅游品牌。同时,由于水乡旅游还没有一个形象的主题与定位,导致在对外旅游宣传方面收效甚微,旅游认知度低。
(三)旅游资源相对分散,同质化现象明显。水乡地区旅游资源点多面广,分布在各个镇街村落,旅游资源的集聚度不高。比如,节庆活动是水乡旅游资源中较具有震撼力的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有龙舟、花灯、乞巧、狮舞和粤曲等,但这些资源的分布相对分散,难以形成规模聚集效应。
(四)旅游环境有待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水乡旅游,关键要素是水和乡,但东莞水乡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大部分水体污染严重,乡村违章乱建、环境脏乱问题突出。截至2016年12月7日,全市星级酒店39家,水乡10镇1港有星级酒店3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2家。以上因素导致出现了水乡旅游客源市场范围小、市场规模小、团体游客市场比例小、过夜游客比例小的“四小”问题。
建 议:
一、加强政策指导和顶层设计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树立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的理念和信心,确立系统思维,充分认识到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是推动两个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在已有水乡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制定《水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选准水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定位、目标和各阶段的发展任务,为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二、建立统筹机制,落实政策
政府指导好水乡委、旅游、文化等部门及水乡各镇、港在水乡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上的责任分工,形成上下左右联动、统筹发展的格局,可以通过建立水乡文化旅游产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和解决两个产业在互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实现无缝对接,协调发展。
三、积极招商,给予扶持
水乡民俗风情文化和特色的手工艺品,如花灯、曲艺、龙舟、美食等,需要将其认真深入包装与设计,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旅游市场结合。因此,东莞水乡旅游产业开发要站在新的高度,招商吸引专业实力强的公司,全面细致地投入产品开发、设计、包装、宣传,要能分析市场,能把握市场主流,同时,又能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工具开发和经营,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东莞水乡文化旅游的“航空母舰”,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同时,要对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和园区的公共设施服务平台建设实施财政补助,对于文化旅游企业给予一定的贴息支持,对银行和担保机构给予一定的风险补贴。
四、创新文化旅游产品
深挖文化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价值,找准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切入点,通过创新组合,催生新的文化旅游业态。借鉴周庄、同里等古镇突破传统观光旅游的局限、拉长旅游产业链的做法,利用周围空间进行产业转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高科技产业,或者发展现代休闲农业,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延伸旅游线路。对水乡文化、民俗风情加以挖掘提升,请著名作家、著名导演、著名演员共同讲一个跌宕起伏的东莞水乡故事,将沙田咸水歌、麻涌粤曲、龙舟说唱、乞巧风情、东莞传统婚俗、红梅开灯习俗等水乡类风情、曲艺类项目原滋原味地呈现出来。节庆活动要打破时间界限,加大产品设计力度,把游客体验融入到节庆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