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随着东莞环保多项环境治理行动的进行,东莞的空气质量不断好转。东莞的蓝天增多了,这是广大市民们的切身感受。
但我们仍然关注到东莞各种大气污染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比如,夜间广深高速公路沿线一带恶臭密布,企业偷排问题异常严重;年底,一些企业夜间突击突击生产、突击偷排,造成相当多市民呼吸困难,心肺不适,住院人数暴增。去年11月份,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广东,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检查督导,从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东莞市督办的一百多宗案件来看,其中很多案件涉及大气污染排放问题。比如,虎门港的海昌货运码头、新沙煤炭码头的煤码头自燃现象、煤粉尘污染问题,玖龙纸业、赛瑞淀粉厂等燃煤企业的污染排放问题对东莞的大气污染,还形成了严重的跨界跨地区污染。尤其是玖龙纸业作为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仍有部分锅炉采用相对落后的脱硫脱硝除尘技术,对珠三角地区造成重大的空气污染,并且白天无味夜间偷排,在线监控形同虚设等等。
形成东莞大气污染的不可忽视的因素,首当其冲是工业污染以及体量巨大的燃煤排放。对于大气污染,当务之急,重在治理。重度污染大户就是老虎,污染小企业就是苍蝇,老虎苍蝇共同治理。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防治大气污染的政策、条例等。但是在贯彻执行中,责任不到位,执行不到位,说的多,做的少,雷声大,雨点小,使得大气污染治理见效慢,产业转型说了不少,但污染照旧,许多污染严重企业关停并转遥遥无期。
治理大气污染的工作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我们东莞应该借势中央环保督察组的督导检查,下更大决心狠抓治理,完善防治,才能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
建 议:
一、开展认责工程,追责到底。加大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层和企业高管对节能减排紧迫性的认识,提高其生态环保知识水平和意识,正确树立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规定政府率先垂范,制定政府机构在一定期限内节能减排的强制性指标和目标;确定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签订节能减排协议,将企业减排责任视同按章纳税,规定奖惩措施;要建立责任传导机制,确保每一级都有明确分工、责任可追溯到人。真正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责任追究。
二、优化法规,治理大气污染。学习其它城市的做法,出台地方法规,加强环保执法与司法衔接,同时带动相关法规的落实,推动现阶段的大气污染治理,使环保工作做到立法从严,准入从严,监管从严,整改从严,查处从严。采取奖罚并举的手段,对积极采取技改措施降低排放的企业实行经济补偿,从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对一再制造空气污染事件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三、抓重点整治不良企业偷排行为,建立企业环保信用档案,提高震慑力。重点抽查监控企业,重点对投诉集中的问题,集中予以解决;对交办案件,督促企业尽快提交计划,明确整改时间,立即着手进行。相关部门和镇街既要加强检查督促,也要加强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对一些重污染企业地段及群众投诉比较强烈的企业,应该定点加强监测。例如海昌、新沙、玖龙纸业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该加强地方责任监管,责令它们建立整改时间表,关停或转移现有露天煤炭码头,直至达标;加强夜间对燃煤企业和生产玻璃企业排放的监控,督查这些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升级环保设施,以达到超洁净排放标准。加强夜间对广深高速沿线大气的环保流动监测,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大气污染物监测、示踪识别、风场模拟等技术手段,提高区域空气污染物来源识别监测能力,严惩企业夜间偷排行为。建立企业环保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开对企业环保检查情况和查处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奖优罚劣。
四、加快经济战略转型,提速改革步伐。东莞长期“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早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倒逼东莞必须进行改革。大气污染治理,必须从源头治理抓起,斩草除根。应该把降低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能,作为经济转型的重大战略目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合理控制火电、燃煤业、水泥等污染重行业的发展规模,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落后产品。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地方污染减排进度挂钩,与落后产能淘汰进度挂钩。
五、加大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监督力度。加强环境监测预报工作,监测数据及时披露。将城市的空气质量像天气预报一样,天天预报,引导公众对大气质量的关注,提高公众舆论监督。向社会公告重点监控企业年度污染物排放信息。依据污染程度启动应急预案。建立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构建市镇街联动一体的应急响应体系,实时发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信息。确保本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无死角、监察无盲区、监测无空白。
立法先行、执法从严、追责到底,用良好的环保制度保护环境,有力地解决环境沉疴积弊,为市民提供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