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身体健康第一重要的保障。但这些年我们的食品安全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苏丹红,疯牛病,二噁英,毒大米白菜等等。对于消费者而言,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市民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近几年,虽然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各级部门采取了很多举措,下了很大气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仍不断出现。主要问题反映在:一是食品从业人员数量众多、分布面广、规模化程度低、监管难度比较大;二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法规标准、技术装备、人才队伍、管理能力和处罚力度上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三是一些企业规模小、条件差、技术落后、管理薄弱、经营者责任意识不强;四是一些业主唯利是图、道德失范,主观恶意违法犯罪屡禁不止、屡打不绝,进一步加大了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回顾近年来曝光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能否破解食品安全顽疾,关系到公众健康,关乎到社会诚信。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最深层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两点:一是违法成本太低。按食品安全法规定,罚款上限是"货值金额十倍以下罚款"或"十万元以下罚款"。经济处罚过低导致法律失去应有的威慑力,一些企业宁可违法交罚款也会继续从事违法行为。二是惩处力度不够。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相关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等规定几乎形同虚设;对食品安全生产、销售、经营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惩罚力度低,往往不被处理或仅受到记过、撤职等处分。
建 议:
1、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把食品安全纳入政府政绩考核中。完善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法规,真正做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法可依,不留监管空白。
2、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目前实行的分段管理体制涉及监管部门多达10余个,而且各监管部门只研究本部门职责内的事,不研究其他部门的,争取本部门利益最大化责任最小化。同时有的环节监管职能存在交叉,监管责任难以分清和有效落实。应该学习发达国家地区垂直、高效的管理构架,彻底改变政出多门,责任不清的状况,形成责权分明,协调联动,综合治理,把监管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3、提高违法成本,加大惩处力度,对违法行为严惩不贷。定期抽查,巡查制度,将不合格企业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曝光。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对有意制假贩假情节恶劣的企业加大资金处罚力度,建立食品安全黑名单,甚至坚决清除食品行业,促进行业自律。惩罚性赔偿金制度让企业代价巨大乃至破产,让企业不敢犯错,比如台湾的康师傅方便面就是如此。从企业准入,经济巨额处罚,刑事追责等方面加大惩罚力度,增加企业违规成本。惩处包庇的涉案人员,包括地方政府保护主义,承担连带责任。
4、完善食品监管机制,实行源头追溯制。建议学习香港管理食品安全的经验,从发现问题的核心开始,通过产品原材料采购、加工、销售等等,从产业链条上进行连带追责。无论生产环节、流通环节还是消费环节,都要有人负责,实施标识监管,对食品实现可追溯的制度,真正做到食品的全程监控。
5、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扩大群众和媒体的监督网络,建立健全举报激励机制,提高市民自我保护意识。营造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食品安全监管理念,通过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打造安全卫生高质量的食品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