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长。截至2016年10月30日,我市机动车总量达到215.36万辆。2016年新增汽车入户33.2万辆,日均新增入户1400辆。不断飙涨的汽车拥有量与有限道路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尤为节假日与上下班时段,人流与车流汇集,行人通过道路较为缓慢。更有甚者为减少行走距离在非人行道横穿过马路,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也是为城市发展运送人流、物流的重要通道,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交通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交通拥堵已成为我市市民关心的焦点问题。如环城路转入松山湖路口、环城路转环莞快速路口、东莞大道鸿福路口等拥堵较为严重,更有甚者堵车十几公里严重影响了车辆的通行。交通拥堵不仅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也会对我市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
建 议:
一、增加立交桥数量与加快地下交通网络的建设
建议在人流、车流较为密集的路口增加人行天桥,将人流与车流进行分流。引导行人走人行天桥,不仅可以缓解城区主干道交通压力,还可减少安全隐患。同时在广深、莞深高速、环城路与各主要道路的接驳口进行优化、加宽,缓解进出城市主要路口的交通压力。
今年5月底,东莞地铁2号线已正式开通,地铁1号线也在抓紧建设施工之中。地铁的开通,大大缓解了交通压力。建议大力开发建设地下交通网络,将其建设规划融入到城市建设一体化当中,将地铁与地下道路、地下综合管廊等功能相结合,进行统筹开发。缓解地上交通压力,使人流通过地下交通网络进行分流。
二、改善重点街区、道路的交通环境
我市市区主干道的商业、学校、医疗等公共机构过于集中造成交通吸引量的高度集中,日常尤为周末、节假日人流、车流较多,加之车位较少,不少汽车就停在各大商场的路口等待停车,使得马路上的拥堵情况更加严重。有的重点道路设置的直行线较长,车辆掉头速度较慢,影响了后方车辆的行进速度。部分街道红绿灯设置不尽灵活,尤为上下班高峰期,有的方向车流大,有的方向车流小,红绿灯配时却没有变化,导致车流大的方向通行效率非常低。据相关统计,目前市区主要路口高峰小时流量已超过设计流量的50%。建议对重点道路在合理的区间设置掉头通道,同时利用好红绿灯资源,根据各道路车流实际情况对红绿灯进行调整,使重点道路车流尽快分流,减轻重点道路的交通压力。同时在政策等方面支持各商业广场停车场的建设,引导社会车辆停靠规划的停车位。可支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停车费用,以减轻各商业广场的运营成本。
三、继续加大对乱停乱放和电动车的整治力度
我市大部分车辆按交通法规进行安全行驶。而在部分路段尤为交通监控空白道路,部分车辆尤为电动车量未按交通法规行驶,不仅给道路交通带来堵塞,而且还引起一系列安全隐患。此外在部分路段,很多车辆乱停乱放给周边居民出行与生活带来不便。建议增加交通警察的道路执勤人数与时间,尤为在交通监控空白地区增加交警,对于未按交通法规行驶的车辆尤为电动车加强管理,及时进行处罚教育,减少道路安全隐患。同时大力整治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引导车辆停靠规划的停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