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NIPT即无创基因产前检测技术,是现代医学、医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新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唐氏综合征的防控。
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是以智力低下为主要特征的先天性疾病,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生长发育迟缓和特殊面容等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1/600,即每600个胎儿就可能有一个,按照现阶段我市年均16万例孕产妇计算,每年约有260个唐氏综合征发生,唐氏综合征患儿一旦出生,无有效治疗手段,生活不能自理,将给家庭导致约300万的经济损失(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研究报告),更为严重的是影响家庭和谐,降低出生人口素质。但唐氏综合征是可控可防的,通过对未出生的胎儿进行产前筛查和诊断,对于确认为唐氏综合征患胎进行终止妊娠,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防控策略。
联合国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唐氏综合征日,我国《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卫基妇发2002第37号文件)将唐氏综合征的检测作为重要项目之一,制定了“21-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产前筛查技术规范”,我市早于2010年即开始实行户籍孕妇免费进行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但是,之前采用的筛查方法,虽然较为廉价(175元/例),但致命弱点是较为粗略,漏检率高达40%,同时,假阳性也高达95%,这意味着,不仅使很多唐氏综合症因漏检而出生,同时也因假阳性而过度诊断,长期以来成为医学界高度关注的热点。
NIPT是现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通过对孕妇血中游离的胎儿基因进行检测与分析,其准确性高达99.99%,漏检率不足0.1%,假阳性不足1%。我市于2015年12月颁布了《东莞市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和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项目实施方案(2015-2017)〉的通知》(东卫〔2015〕160号),截止2016年7月已经完成20358检测,发现61阳性病例,已有41例唐氏综合征患胎得到及时终止妊娠,挽救了41个家庭幸福,避免了家庭悲剧的发生,若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考虑,按照每例唐氏综合征300万元经济损失计算,已为社会节省12300万元(41×300)。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以下突出问题:
1、NIPT费用较高,影响普及。NIPT费用为1750元/例,多数孕妇因费用高而放弃检测,从而影响推广应用,为此,深圳市已执行常住人口减免80%的方法,促进了该项目的普及应用,使唐氏综合征得到最大程度的遏制。
2、NIPT技术条件较高,为保证质量,国家颁发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规范有序开展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和诊断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发2016第45号),《通知》明确了开展NIPT技术的基础条件和人员条件,根据要求我市只有市妇幼保健院和第三人民医院能开展该项目,但其他医院没有严格执行文件要求,致使检测质量、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终止妊娠等工作较为混乱。
3、报告解读存在较大问题。NIPT报告解读需要具有遗传学、妇产科和实验室等基础的专业人才来完成,我市95%以上的医院不具备该条件,面对检测结果,往往过度解读或过轻解读,具有较大医疗医患。
建 议:
一、将“NIPT”技术项目纳入我市公共卫生项目,分级减免费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户口(以交社保期限为准)按照不同比例给予减免(建议减免比例不低于30%)。该工作符合《中共东莞市委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卫生强市的实施意见》的精神,也是切实贯彻《东莞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管理方案(2015-2017年)》的重要内容。
二、 规范管理。由卫生行政部门对该项目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国卫办妇幼发(2016)45号”技术规范开展工作,对全市医疗相关人员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