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居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从八十年代的楼房逐步发展为今天的电梯洋房,人民的居住幸福感指数增长。然而,在大部分人享受幸福的过程中仍有一小部分人因住宅无电梯设备而困苦。大热天拎着十几斤重的大西瓜、下雨天抱着几十斤重的米和油、生病时拖着疲惫的双腿、看着孙子孙女到超市争着按电梯的喜悦……当面临类似的情况时,年迈的居民内心对于自家的楼房能装上电梯的渴望被无限放大。据了解,民用电梯的价格并不属于昂贵或奢侈级别,更多的是成为一种生活必须设施。走访中,部分市民表示几乎个人都可以承担一部电梯的全部费用,但他们指出,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可以受理楼房加装电梯事宜,市场上电梯种类繁多,对其品质和性能也不了解。现阶段,这一现象背后关联的问题越来越多:

  一、眼下我市无电梯商品楼类别乱、性质多。

  经调研,目前我市可交易的无电梯商品楼中绝大部分属于90年代左右的建筑,大部分属于小区并伴有物业管理类。另外,还有早期各大企业或者公司的宿舍式住宅楼,其中大部分已脱离了正规的物业管理,处于业主自行管理阶段。就东城而言,400多个商品楼中就有东莞市造船厂员工宿舍、商品基地建设公司宿舍、邮电局宿舍、大金古居民楼、万佳花园、东泰花园、主山住宅区、下桥东桥楼、富怡花园等上百栋楼没有电梯。上述居民商品楼高度大部分处于6至10层之间,给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特别是6层及以上住户。现场走访中发现,像商品基地宿舍楼、万佳花园、罗沙市场居民楼等业主自行管理类商品楼,由于业主工作繁忙等原因导致楼梯无人打扫灰尘满地,烟头、纸巾、吸管等杂物散落各处,给居民健康和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二、居民加装电梯呼声高,愿意出钱出力。

  随着居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年龄体质不断增长变化,迫切想实现对老旧居民楼加装电梯的愿望。访谈中,家住黎屋围商品基地8楼的邹女士说,由于工作的原因每天都要上下楼6次左右,比登山还累。谈到前一段时间儿子、女儿同时发烧感冒的事情,邹女士含泪说背着女儿抱着儿子上下楼实在无法挪动,也不好意思麻烦邻居,就这样一个人扛着。经调查得知,邹女士在楼下做画廊生意,老公由于视力原因上下楼更是不方便,她曾多次与邻居商量关于楼房加装电梯的事情,却屡次都无法付诸实际行动。业主普遍反应,目前还不知道要去哪里申报相关资料,期盼政府能尽快针对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

  三、楼房加装电梯后,能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楼房价值。

  经调研,走访的8家房产中介中,对无电梯的居民楼报价均低于等面积、同时期电梯房市场价10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20万元。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有无电梯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便利性;二是就算是无电梯楼房,处于小区和有物业管理状态的价值明显高于自主管理类楼房。这些楼房不仅可以提升居住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以为学龄儿童提供公立学校的学位。现场咨询的市民表示,如果这些楼有加装电梯则会优先考虑购买,而不是去拼积蓄入手新楼盘。纵观全局,目前的限购政策对楼市价格的疯涨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对具有50年以上使用权的老旧楼房资源仍没有盘活作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稳步前进,如能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则对处理楼市泡沫根据遏制作用。因此,出台相关旧楼电梯改造政策和实施细则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建    议:
  东莞是经济强市,发展速度之快令人赞叹。如何处理好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应成为是现一阶段政府工作的着力点。通过高效集约的政策和手段,积极解决市民疾苦,努力改善公众生活条件,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一、政府牵头出台指导性文件和实施细则。

  由城建规划局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尽快出台《东莞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暂行办法》,制定加装电梯的业务流程,明确各方职责;确定申请主体条件;明确各方职责,可能涉及规划局、安监局、质监局、房管局等部门。

  楼房加装电梯已有案例在先,我市大可借鉴广州的做法,从市民意愿出发,按照合理公平的出资分摊比例解决好此事。

  二、简化流程、集中办理。

  报建审批、竣工验收实行“一站式”办理,避免申请方反复奔波。办事涉及各区规划、建设、房屋管理、消防、安监、质监、供电、供水、电信等部门,其中涉及部门比较多,为了不让申请人跑断腿,建议在各区政务办事大厅公布加装电梯办事流程图,实现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

  三、资金扶持及完善改造完成后的使用管理。

  申请方可以申请使用名下的住房公积金、专项维修资金,政府也设立加装电梯专项补助资金,按照每类电梯安装情况按不同标准予以扶持补助。参照社会物业管理,由物业公司负责管理,业主按规定缴纳适当的费用。

提案者: 王雪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