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际需求疲软,国际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趋于严重,区域竞争更趋激烈,劳动密集型企业有转移至东南亚和内地的趋势,东莞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加大招商力度推动经济发展势在必行。全市招商引资形势不容乐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和合同利用外资双双下降,引进的大项目偏小,全市投资增速已经连续8年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严峻的投资形势会影响我市经济发展后劲。当前,困扰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几个问题有:

  一是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招商体系,缺乏有经验的人才。当前,我市的招商引资工作主要分散在各个部门和镇街,商务局负责外资招引、经信局负责内资招引、各镇街也在属地招商,各显神通,缺乏一个统一机构来统筹和领导,形不成合力,加上各部门权限有限,对大政策和决定吃不透、不敢拍板,错失很多招商先机。从招商人才来看,主要以部门职员为主,具体落实到经办人这层,人手少之又少,捉襟见肘,且大部分以行政人员为主,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和知识。从招商意识来看,对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的严峻性认识不到位,加上缺乏必要的奖励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招商工作陷于被动,主动出击的少,形成坐等上门的招商困局。

  二是招商引资政策不到位。2012年,东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以市政府名义出台5份相关配套政策,形成我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1+5政策体系,对我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的认定、奖励、后续管理、引资队伍和产业指导做了明确规定。但最关键的重大项目认定、奖励政策已经于2015年过期,后续的政策暂未出台,目前政策处于真空期。

  三是资源制约日趋严峻,先发优势逐步丧失。首先是土地资源紧缺。目前我市土地开发强度高达46.8%,远远超过30%的国际警戒线,用地指标较少,三旧改造进度慢,可用土地日益紧张,可供开发的连片土地更是稀缺,难以承载用地需求大的项目。其次是劳动成本大幅上涨。2010年全国总抚养比为34.2%,达到历史最低,以后逐年提高,人口红利的结束。近年来,东莞不时出现用工荒,招工难、劳动成本大幅上涨成为困扰招商的重要瓶颈。

  今年初,市政府出台的“倍增计划”,是我市今后五年年推动全市产业集约化水平有效提升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市进入“万亿元俱乐部”的重要战略抓手。为更好地实现“倍增计划”,针对我市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建议成立东莞市招商委员会统筹推进招商工作,以优质增量促进倍增计划。

  
建    议:
  一是建议学习先进地区做法,成立独立的招商机构统筹招商工作。早在2009年,深圳就成立了深圳市国际投资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成为从事招商引资、投资促进及投资服务的专业投资促进机构。成都成立了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负责全市重大投资促进项目的评审、准入、选址和流转;承担跟踪重大投资促进项目、规范招商引资秩序、督促相关项目落实的责任。除此之外,国内部分城市更是成立了专门的招商局,从实施效果来看,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是非常明显的。建议东莞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由市领导牵头负责,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招聘专业人才,拨付专项经费,组建招商办公室或招商集团,全市一盘棋招商,统筹全市部门和镇街力量,提高招商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对一些重大项目,建议成立临时的专门工作组予以跟进,跟踪服务好项目的各项流程,直至项目落地投产。考虑到招商队伍需要广阔的资源和人脉关系,可以借助市政协的平台和力量,借助市政协内部现有专门委员会的力量,利用政协委员中政府、企业和专业人士的资源推动招商工作。
      二是出台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用好财政奖励资金。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持续下行,经济工作将是下阶段的中心工作,招商引资将被提升到更高的高度,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及早谋划部署。东莞原有的重大项目认定、奖励政策已经于2015年过期,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抓紧对相关政策进行深入研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推出新的重大项目认定、奖励政策,利用好财政奖励资金的撬动作用,兴起新一轮的招商引资热潮。
       三是主动出击,“上门招商”“上门拜师”两手抓、两不误。要清醒意识到当前城市间竞争日趋严峻的大势,扭转“坐等招商”的消极意识,主动出击。利用好东莞侨乡和“制造业名城”的特殊优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有计划地组织上门招商。要虚心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组织招商队伍到招商先进地区学习,跟上新时代招商的步伐;对内要做好全市招商系统的培训工作,提高对招商形势的把握,提高招商队伍的专业水平。建议市委、市政府为招商工作做好经费等后勤保障,列支招商专项经费。

提案者: 梁佳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