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连发生了几起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抑郁症患者自杀和杀人事件:华东师范大学的青年教师江绪林和曾经出版史学专著的高中生林嘉文相继离开了我们;四川师范大学大一学生20岁的滕某在学习室内,将其室友芦海清杀害。被害人身中50余刀,头颈断裂。事后滕母称,滕某患有精神抑郁疾病,中学期间曾两度自杀。
近年伴随我市高考成绩各项指标不断创下新高,普通高中学校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大出现忧郁现象的问题日益严重,休学、自杀人数呈现增长趋势。
我们常说的抑郁症,其实是指临床上的重症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人群中有16%的人在一生的某个时期会受其影响。患抑郁症除了付出严重的感情和社会代价之外,经济代价也是巨大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4大疾患,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因此,全社会应该重视抑郁症知识普及关注抑郁症患者。
建 议:
一、 全社会应该重视抑郁症知识普及。
有研究表明,60%的自杀者都是因为抑郁症,而抑郁症患者中有15%~17%最终会自杀身亡。在正常人群中,这个比例为0.2%,也就是说,与普通人群相比,抑郁症患者大约有70~80倍的自杀概率。然而遗憾的是,人们对本病的认识依然模糊不清。很多抑郁症患者身受折磨,却不知自己生了病。老师、家长或同事把患者的病理状态当成思想问题,进行说服开导,结果越教育越严重。一些非专科医生把这些患者的症状当成生理疾病或神经衰弱反复检查、治疗,结果又给患者添加了医源性负担。所以,医疗卫生、教育、社交媒体等部门有责任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为普及抑郁症知识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目前好消息是,媒体报道有教育专家已提出要像某些国家那样推出防治中学生抑郁症的教材。
二、积极响应《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推动我市医疗机构抑郁症治疗科室的建设。
在针对北京城乡地区的调查中,仅有5.4%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去看了专科医生。也就是说,有94.6%的患者根本没有获得有效的治疗。针对中国城市重性抑郁症患者的调查结果也显示,90%的患者根本没得到诊断。这种低到惊人的收治率,一方面是由于患者不愿或无法就诊,另一方面是由于各级医生对抑郁症的诊断敏感度不够高。
目前中国政府在全社会高强度关注抑郁症等主要致残性精神疾病中逐渐填补制度的缺口:国办印发了《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要加强对抑郁症等主要致残性精神疾病的筛查识别和治疗康复,而此外,缩减我国精神卫生投入占卫生总投入比重(约1%)跟许多国家(20%)的差距。
我市经济发达,医疗卫生建设在全国走在前列,但我市医疗机构在抑郁症治疗方面极度薄弱。建设一支专业的医疗队伍,是预防、治疗抑郁症疾病的重要保证。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出现是一个家庭的伤痛,如果没有全社会的理解和积极有效的治疗,可能是一个生命的悄然离去,也有可能会引发一场血案,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所以,全社会应该重视抑郁症知识普及关注抑郁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