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东莞市群众体育得到深入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活跃,锻炼人群不断扩大,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重视和改善,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
  与长足的发展相对应,我市群众体育的开展状况还不能满足我市市民全民健身的巨大需要,无法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相匹配,在政策、管理、体育设施、方式手段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群众科学健身意识、安全意识有待提高;二是市民生活节奏紧张,缺乏锻炼时间;三是是群众体育活动经费短缺;四是缺乏科学的管理人才及健身指导;五是体育场馆资源相对不足。
  
建    议:
  一、大力加强群众体育组织建设
  按照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成为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独立法人组织转变,推动其社会化、法治化、高效化发展,研究体育社会组织承担部分政府职责的可行性及方法,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进一步充实工作机构,建议成立群众体育指导与竞赛管理中心,各镇街也需要健全专门的机构和固定的工作人员,配备专职人员开展工作。一是进一步形成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双效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体育事业,积极引导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建立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并制定活动制度,推动群众健身活动的普及和开展。二是加强体育协会组织的管理和建设,加强对体育协会组织主要成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推动体育协会组织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三是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工作中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经常性开展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体育辅导员等基层体育骨干力量的培训和再培训。
  二、加大对群众体育活动的资金投入与保障
  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我市的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为群众体育活动提供资金保障。依据政府购买服务总体要求和有关规定,制定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目录、办法及实施细则,加大对基层健身组织和健身赛事活动等的购买比重。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推动落实财税等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引导我市社会和民间资金的积极参与。安排一定比例的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通过设立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专项投资基金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支持群众健身消费。
  三、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现有设施利用率
  体育场馆是体育运动的重要载体之一。以东莞现有场馆的类别和数量上来看可以一定程度满足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体育锻炼以及大众消费等多方面的需求。在原有的场地中增加全民健身设施,这个设施的新建为广大市民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了更多便利。
  东莞有很多休闲公园,城区有名一点的公园有:人民公园,虎英郊野公园,旗峰公园,榴花公园,远一点的:水濂山森林公园,同沙生态公园,每个镇都有小公园,还有些大的森林公园,比如观音山森林公园,银屏山森林公园。这些公园也是全民运动的一个重要载体之一。一个休闲公园不仅仅有绿道应该可以同时满足市民多个体育愿望,如: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毽球场,儿童娱乐区等等。
  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四、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与竞赛
  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大力发展我市龙舟、篮球、足球等传统优势体育项目,根据条件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多举办群众赛事将传统竞技与时尚运动相搭配、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相结合讲求在全民健身中的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通过示范引领,让全面健身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成为群众的自觉选择和终身追求。
  五、加强对市民科学健身指导和宣传
  一是加强科学健身指导,组织各级各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爱健身、会健身、坚持健身的文明生活习惯。二是建立市民体质监测服务体系,建议组建我市市民体质监测站,每年开展一次市民体质评价等级标准测试,公布市民体质监测报告,着重探索体制监测服务体系的运行模式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能力,为群众体育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开设全民健身大讲堂,聘请有关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专家开展讲座,引导市民科学健身。

提案者: 刘川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