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埗镇地处我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东莞北部的一座滨江新城,南临市中心区,北靠广州增城,环城路横跨东西,镇内形成“四横四纵”的现代化交通网络,接驳莞深、莞增、广惠、广深高速及广园快速,实现与广州、深圳、惠州及周边镇街的无缝对接,构筑起“一小时经济圈”。优越的区位优势为高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目前,全镇总面积3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8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17.94万人。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117.79亿元,同比增长8%,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7.22亿元。
由于高埗三面环水的独特地理环境影响,该镇与我市其它主要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尚存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总量明显偏小。2015年全镇生产总值仅为全市的1.88%,全镇财政收入仅为全市的3.57%;第二,产业结构整体层次仍较低。2015年该镇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36:63:1。长期以来,高埗一直秉承“工业立镇”的理念从而忽视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对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拉动能力不强,第三产业对高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微乎其微。第三,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受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制约已越来越明显。交通、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成为高埗下一步发展的严重制约。尤其是最近几年土地、资金的趋紧及国家对项目审批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高埗一些项目的进程,对以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随着东江黎川大桥即将建成通车以及广州东火车站整体搬迁至增城石滩,高埗融入大城区的机遇已经成熟,对于高埗独特的区位优势及潜在价值将会显现出来,这是一种无形的带动作用。把高埗打造成大城区的“后花园”已经成为本届镇政府的普遍共识。
建 议:
(一)突出优势产业主导地位,实施“工业兴镇”战略。面对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民间投资整体不佳的背景下,必须加快高埗产业的调整,积极引导传统制造业向新兴产业转移,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围绕全球高端眼镜产业基地建设,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
(二)依托东江黎川大桥,精心搞好周边地块的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有序推进城市开发。加强镇内公交、市政、商贸等功能配套,引导中心城区人口向北有序转移,尽快形成滨江新城的城市形态。
(三)积极争取市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缓解资金压力。高埗作为我市水乡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利用市财政支持水乡特色经济发展的转移支付政策,争取市财政更多的支持。与此同时,市财政部门也要区别对待各镇(区/街)财政,分清类别,突出重点,对困难镇(区/街)的税收返还政策适当倾斜,在已有的基础上重新核定分成比例。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供适量无息贷款,化解镇街不良债务。在建设一些大型公共服务工程时,可考虑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既能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也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可持续增长。
(四)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开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用好、用足土地流转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特色园区,逐步凸显农业经济特色。按照高产、高端、高效、优质、生态的要求,扩规模、提品质、出特色。一方面扩大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在巩固现有果蔬栽培优势产业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农业调整力度,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建好农业示范园区,依照高埗优越的区位优势,继续引进工商资本,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改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体验、亲水文化公园等特色示范园区,真正使园区成为生态农业观光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村集体和群众增收致富的主阵地。
(五)扩大大城区经济圈范围。以莞城、东城、南城、万江为主体的大城区现有的可控土地资源已大幅减少。基于高埗独特的区域优势,把高埗纳入大城区经济圈可进一步壮大大城区的承载能力和幅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