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东莞市实施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工作方案》,明确要逐步推进“一门集中”,全面推开“一网受理”,逐步推行“一窗通办”,这项改革,核心是推进部门的信息共享,政府的简政放权,通过这些措施,倒逼政府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用互联网思维,来推进简政放权、审批流程再造,从而构建开放型的经济新体制。
  按照《工作方案》,在2016年8月底前,南城街道、麻涌镇、大朗镇、松山湖(生态园)等镇街(园区)完成“一门集中”先行点工作。2016年底前,其余镇街全面铺开。  但半年过去,全市33个镇街(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进度总体偏慢,部分镇街建设进度较为滞后。已建成综合服务中心并启用的镇街只有9个;大部分镇街仍处于装修施工阶段;常平、望牛墩、厚街及虎门4个镇街仍未进场动工,建设进度从建设规模来看,约八成镇街的中心面积在2000㎡以下。
  目前来看,“一门式一网式”主要是受到三大制约,首先是信息系统制约,广东省一级的网上办事大厅审批系统(地级市版)还没有做出来,市电子政务办正在加快建设东莞版网上办事大厅,尽量先试先用,并尽量未来和省系统做到无缝对接。其次是场地制约,对镇街来说,建设实体办事大厅和推行“一门一网”服务双重叠加,但场地建设需要走采购,招标、施工等流程,拖延了进度。最后是机制制约,目前除了长安有专门设置了“行政服务办”,明确固定的人员、编制之外,很多镇并没有统一的牵头机构,承办部门也五花八门,有的是党政办、有的是财政管,这时候,“一把手”的意见就非常重要,麻涌和松山湖之所以推进迅速,和当地书记的重视有密切关系。
  
建    议:
  一、充分认识“一门式一网式”服务的重要性,破解观念短板。市委市政府再来实施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就是补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短板,从而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也紧紧抓住了目前东莞进一步提升政府效能改革的核心。 要在东莞推行一门式一网式的改革,观念是最大的“短板”,简政放权以来,东莞多数部门的观念虽然现在正在转变,这必定会是一段漫长的过程,而且我们可以预计,阻力是非常大的。
  二、试点开展市民反应强烈的项目。实施不能“谋定而后动”,更不能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肠梗阻”,要在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制定统一申办受理标准、完善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先行先试,无论是部门还是镇街,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尤其是对群众排队时间较长,意见较大的户籍、社保、房管等部门、对积分入学、积分入户等事项,重点推进、先行先试。
  三、利用信息公开倒逼部门改革。按照市政府方案,由市网建办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对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检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但由于考核指标,主要设计在建成之后的落实阶段,所以目前并没有有很好的办法,去督促镇街。仅靠督查制度和排名制度,对部门的威慑力不大,也很难提升部门主动改革的积极性,相关要加强督查、狠抓落实,探索把优化服务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并完善考评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创新督查方式,并与第三方评估、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好经验要及时推广,发现的问题要抓紧解决,对落实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可以探索建立健全一门一网式政府服务信息公开机制和投诉举报机制,利用市主要媒体,来拓宽公众参与监督的途径和渠道,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及时发现和查处推诿扯皮、违规办理等问题,并对一门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工作开展评估,定期发布绩效评估结果,倒逼部门改革。

提案者: 致公党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