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减轻学生负担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有资料显示,全国约有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中小学生的心理疑难问题主要集中在12个方面:交往适应、学习困难、情感挫折、娱乐限制、生理发育烦恼、性心理偏差、亲子矛盾、社会环境适应、理想追求、法律保护、行为不良、心理严重障碍等。其中学习问题、交往问题、情感问题所占比重最大。目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个性心理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家庭中的生活是否和谐,对自己孩子能否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能否有效的和孩子进行思想上的沟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和保证。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家庭破裂,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越来越多,是导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社会问题。如:贪污、受贿、假冒伪劣、卖淫嫖娼、贫困失业、抢劫、离婚率升高等。这些社会现象的存在,使一些成人都产生了信仰危机和价值遗失,当然也会导致部分中学生思想上的混乱。还有混杂在网络媒体媒体中的不良内容也给学生成长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
(三)学校教育的缺憾
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个性特点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教育的缺憾与不足,势必会影响他们健康品格的形成。与现实要求相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缺乏心理健康课程设置,缺乏心理健康教育配套设施,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资金保障等问题。有条件的学校虽有成立心理辅导室,但也只能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很少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中小学(中职)常规课程,有计划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建 议:
1. 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开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职称系列和骨干教师系列。虽然现在中小学教育提倡全员德育,教师们都有进行心理教育方面培训,但术业有专攻,非心理专业教师在心理辅导能力有限,教育效果不明显,应鼓励学校引进心理学专业教师,并开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职称系列和骨干教师系列,不断提升心理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
2. 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式列入中小学(中职)各年级课程表。确保间周一课时,可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所需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或地方与学校课程课时中统筹解决。教育督导、教研部门将把心理课开课情况列入督学和教学常规检查范围,促进学校开足开齐心理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 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互动平台。如今网络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日益频繁,网络文化因其自身的独特特征,迎合了青少年新奇、挑战多元化心理,走进了青少年的世界。利用现代技术建立网上心理平台,整合教育资源,丰富心理咨询手段等对策,课后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并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网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机融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