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东莞市2013年发布了《广东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 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和各镇街党委政府的努力下,近年来水乡片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水乡片区的人居环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当前水乡片各镇的发展速度依然不均衡。 作为我市水乡特色发展示范十片区之一,石碣水南唐洪示范区,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出现了较为突出的问题,其东江景观线建设工程已基本处于停滞达数年之久。
  石碣水南唐洪示范区东江景观线总长2.2公里,位于石碣滨江东路沿东江河一带。当中的水南段长1.4公里,段内建筑物已大部分被征收,现基本无人居住,部分建筑物已被拆除,但还有大量的破旧民房和已被损坏的厂房。段内存在淤泥堆积、积水长期滋生蚊虫,垃圾污水倒流东江河内等情况。当地已两次更新铁档板作围墙,遮盖不雅。余下的0.8公里沿江线为唐洪段,目前征收工作还没开始。 如此的现状长期存在对我市水乡示范区的城市形象和发展水乡特色经济区的规划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加快石碣水南唐洪示范区东江景观线的建设对做好我市水乡总体规划的实施工作,打造东莞水乡特色经济区名片,有着重要意义。
  经调研,造成石碣水南唐洪示范区东江景观线建设缓慢的原因在于:
  (一)水南段内还存在着未征收建筑物29253平方米,涉及16间民房和6间工厂。按目前我市有关补偿标准,完成此段征收至少需要5561.72万元。但目前石碣镇地方财政紧张。另外,东江景观线总占地160101平方米。对于石碣镇来说,这是个庞大的建设工程,财政上有不少难度。
  (二)唐洪段民居密度高,该段的42881平方米土地上建筑总面积达到51448平方米,涉及居民和工厂144间 (户),拆迁工作难度极大。而且此段内的房屋状况相对较好,拆迁工作容易引起群众不满和负面社会舆论的风险。
  (三)示范区的临江规划涉及问题较为复杂。除了绿化用地,还存在着国有商住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等三种用地性质,加上水利法有相关法规制约建设用地,因此示范区的临江规划是全部划为公园绿地还是保留部分建设用地性质,目前尚未有具体方案。
  
建    议:
  一、加大市财政扶持力度。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快落实水乡示范区建设计划,对石碣水南唐洪示范区东江景观线的建设加大重视,并应给予石碣镇区适当的财政扶持。目前水乡片各镇的“一河两岸”已基本完成,我市建成了较为完整的东江特色公园系统。石碣水南唐洪示范区的东江景观线作为这公园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不应出现“掉链子”的情况。
  二、协调规划,探索新模式。建议由水乡管委会牵头,协调石碣镇政府和相关规划部门,共同研究并出台石碣水南唐洪示范区的详细规划方案。在符合水利法的前提下,探索水乡经济区临江土地的资源利用新模式;规划用地来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和休闲旅游等水乡特色现代服务业。
  三、先易后难,分期改造。先开发建设水南段内荒废的土地资源,把已征收的较为容易实施的地段着手开展建设,未征收的房屋和工厂,尽快落实具体的征收工作或向产权人协商长期租用,统筹到顶层设计,再进行改造升级。可后开发唐洪段,将所有未征收的建筑物纳入改造规划中,由政府引导发展业态,并给于一定经济上的扶持政策。
  四、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水乡特色文化体育产业。根据我市水乡总体规划,水乡经济区2030年的GDP目标为5200亿,而当中的第三产业占比要提升至65%。 这要求我们要引导建设水乡特色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建议石碣镇充分利用这区域打造水乡特色文化体育运动产业,降底投资准入门槛,引入社会民营资本。有目的地招商引入国际先进的休闲体育运动中心、海钓产业、水上游乐等文化体育项目。
  五、保留旧建筑,改造升级为特色旅游和体育文化产业基地。依托临近的袁崇焕博物馆和唐洪特色美食街等旅游资源优势,修复改造区内的旧村落建筑和厂房,活化成为四大功能区:特色旅游度假区、‘崇焕故里’名人文化风情体验区、体育运动区和文体商业区(带动体育运动器材、海钓工具、水上游乐设备及袁崇焕旅游纪念品等行业发展)。开发策划具有袁崇焕文化品牌的旅游节和全民健身等活动,将名人纪念与现代旅游、休闲消费结合,打造成特色鲜明的东莞水乡经济示范平台。
  


提案者: 樊松登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