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近年来,东莞市经济着重创新发展模式,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镇化质量,打造“一中心四组团”的城市中心格局。松山湖生态园致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现已成为东莞创新驱动发展的集聚区、生力军和科技产业的加速器,成为东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鲜活样本,是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实现高水平崛起的重要平台。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各行业优秀的企业精英入驻园区发展创业。松山湖现有瀚森科技园、光大we谷和中集、中美融易等近10个产业园。此外,园区共有国家级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众创空间8家、市级孵化器15家、新型研发机构24家,孵化载体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550家。现就松山湖园区的孵化器、产业园发展状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能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提案:
一、关于园区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的问题
截至2016年10月,松山湖的人才总量突破7万人,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科技研发人才等占园区企职结构70%以上。常住人口5万多人,存在着公共交通、福利居住、医疗等公共配套设施薄弱的问题。
在现今提倡减排环保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据松山湖汽车运输公司最新统计,目前,园区、跨镇街公交路线共38条,其中,园区公交每月服务的客流量近40万人次,所有公交路线全程票价1元,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园区居民、职工的出行需求,但依然存在辐射范围窄和班次频率低、特别是节假日私家车与公共交通抢道等问题造成拥堵,公共交通不能很好的满足和方便企业职工人员的出行和工作需要。
其次,据松山湖公安局最新的统计,目前园区常住户籍逾1万,流动人口近10万。园区现有近10个公租房给园区的企业员工、居民提供居住的需求,目前预约户型以套房公寓为主,占比约90%,轮候时间较长,无法及时满足企业员工居住的需要,对吸收科研人才的进驻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再有,园区现仅有一个社区中心及两个分站点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无法满足园区内员工居民医疗需求,较大病痛需要前往其它镇街的镇级医院治疗。
二、关于对孵化器产业园产权分割的问题
东莞市人民政府分别于2015年8月份和2016年6月份颁发了《东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产权分割管理暂行办法》、《东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产权分割细则讨论稿》。截止到目前,园区内暂没有孵化器或产业园完全实现产权分割。因此有关部门应对此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根据东莞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东莞本土企业发展和需要产权分割的政策和办法。
三、关于出口退税政策的问题
松山湖(生态园)积极提倡企业的研发团队进驻园区,生产团队优先考虑在周边镇街、市区进行布局。但外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归属地不一致,致使生产型企业无法满足出口退税税务条例的规定,无法享受政策扶持。
四、关于对创业扶持补贴政策执行的问题
1、园区于2012年推行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对其60平方米之内的办公面积,实行2年内免租的创业政策补贴,但至今仍难以兑现。
2、目前园区内产业园、孵化器的租金水平基本维持在每平方35至45元以内。其中,成体系的租金补贴额度参差不齐。
3、在生物医疗领域中,市内推行的产业扶持政策相对于周边兄弟市区没有明显的优势,导致该领域招商效率偏低。
建 议:
一、关于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的问题。
1、交通管理部门应先完善园区内及跨镇、跨市的公交配置,坚持公交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解决出行难、等候时间长的问题;
2、相关职能部门结合企业人员的住宿需求,按照公平和按需分配的原则,加大园区职工公寓的建设投入,协助企业解决员工住宿难的问题;
3、松山湖至今尚无系统的综合医院,相关部门应及早建立市级医疗机构,解决医疗配套服务的基本需求,给园区的员工在医疗和健康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关于物业产权分割的问题。科技企业孵化器物业产权分割政策能够较大地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园区产业招商环境,让优质的有实力的和发展有前途的企业能安心扎根园区,推动园区经济科技发展。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根据东莞本土企业和园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本土园区企业发展的具体实施细则,协助企业实现产权自体化,助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关于出口退税政策的问题。政府应尽快调整配套政策措施,解决该类经营企业在产、研发、销售归属地不一致的退税问题。有助企业培养和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科技企业品牌。
四、关于政策执行的问题。
1、希望政府能制定出更多的普惠性的、公众性的管理办法,形成良性竞争的优良态势。
2、希望政府部门能针对生物医疗行业制定相关绿色政策,扶持该行业的企业稳定快速的发展。
3、希望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按照规定,将相关招商补贴政策落地执行。
4、在全国各地加强对园区的推广和宣传,让有兴趣入驻园区的企业、精英能更直观的了解松山湖,更深入的了解松山湖的政策引导,使园区的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