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我市经3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后也留下一些后遗症:目前我市大部分河流、湖泊水体已演变为黑臭水体,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从而影响了我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更加明确了各级政府的工作方向与目标,城市人民政府是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的责任主体。现今更是推出了”河长制”对黑臭河涌治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加强我市的污水治理迫在眉睫,这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政治任务,正是基于前述考虑,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
目前,关于污水治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治理方式,即只注重其行洪、排涝、灌溉和航运功能,而对于河道的生态功能较为忽视,采取沿河截污、铺设管网、建污水处理厂大规模清淤、换水或引水冲污。该方式有利有弊,利处自不必多言,不足之处主要有:铺设截污管网和建设污水处理厂需较大投入和较长的施工周期,往往还需要较大规模的拆迁和还建,需要一定的建设用地;清淤投资大、周期长,是物理转移,容易形成二次污染,可能破坏河道的生态环境,导致淤泥沉积速度加快;换水是将原有污水置换转移,并没有处理河道中的污水,换水会污染下游水体;另一种方式是运用先进生态修复技术治理黑臭水体。经调研,我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就有这类运用现代生态修复技术治污的高科技企业。
前述企业曾承接我市的茅洲河流域治理、长安人民涌黑臭水体示范段生态治理项目,治理效果良好。为我市率先推广运用先进生态修复技术治理黑臭水体、加快推行低成本高效率的黑臭河涌治理,使我市成为全国黑臭河涌治理标杆,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据企业介绍,该技术完全适用我市的黑臭水体治理,并能大大提升我市水体污染治理能力、效率和水平,还能节省治理成本。该技术进行黑臭水体生态治理,首先对沿河排入的污水实行分散式处理,在污水排入河道之前先进行就地处理,然后再排入河道。其次是投放复合微生物菌剂原位净化水质和原位分解淤泥,可以不需要清淤、不需要换水,也不需将河水抽起净化;并结合种植水生植物、放养鱼类,修复生态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实现长期保持良好的治理效果。总之,第二种治理方式的最大优点是治理投资少、运营成本低、工期短、效果好,标本兼治、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我市十三五期间,预计要投入500亿元主要用于水污染防治,这足以支撑一批优势环保科技企业高速成长乃至上市,结合相关企业开拓全国市场,预计可以形成年总产值1000亿元、利税200亿元的新兴支产业集群。因此,我市如能抓住机遇,培育一批污水治理龙头企业,对我市的环境建设及经济建设均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建 议:
1 、成立调研组,对生态修复技术治理黑臭水体进行调研、评估,认为可行后,在我市推广运用该技术,加快推行低成本高效率的黑臭河涌治理方式,使我市成为全国黑臭河涌治理标杆。
2、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诸如设立专项基金、招投标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本土企业等,对我市水污治理企业进行培育、扶持,将包括水污治理企业在内的环保产业打造成我市的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