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并明确要求发展环保市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目前,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已取得不俗成绩,“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率达到15%—20%,一些地方的环保产业产值已超过部分传统产业,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撑。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预计“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将保持12%—15%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曾表示,中国在未来几年的环保投资需求大概在8-10万亿元的水平上。因此,环保产业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投资和消费的热点。
  东莞有大量优秀的制造企业,政府也积累了良好的市场管理和运作经验,只要加强战略规划引导,推行我市绿色环保新型城市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东莞的环保产业,就能在环保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抢占先机,使环保产业作为东莞经济的新增长点。
  为此,我市可以从较易实施并且可充分利用我市现有工业资源形成环保相关产品生产的产业入手,来推动我市环保产业的发展。
  
建    议:
  1、推动垃圾分类,培育垃圾回收处理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推动垃圾分类不仅仅可以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降低垃圾处理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垃圾分类可以变废为宝,让垃圾产生价值,经科学分类后的垃圾几乎全都是宝,因此,要推动垃圾分类,一是对城市的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有利,可以有效保护环境,促进垃圾回收产业的发展;二是可以形成相关产品的制造产业。比如发展东莞的垃圾回收处理、垃圾分装的各类容器和设备,包括家庭用的、公共服务场所用的容器和设备,一旦市民形成习惯,这类垃圾分装产品将产生巨大的需求,可以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国外。
  建议相关部门做一个这方面的调研报告,探讨相关法律法规的可行性及相关市场的容量、需求状况等。
  2、推动使用非一次性餐具及分餐制,发展相关的餐具产业
  穗、莞、深城际铁路的开通,将使东莞作为“珠三角后花园”的定位更为清晰,而全国高铁的跃进式建设将整合大区域、集合大市场、集聚大产业,使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及跨区域交流变成现实。以武广高铁为例,其跨湖北、湖南、广东三省,串起了近3个亿的人群,在加上高铁对华北、华东、西南的辐射作用,将带来6个亿以上的人群流量,将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对东莞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东莞的餐饮及旅游业大有可为。建议市政府推动使用非一次性餐具,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提倡旅游业或大型会议采用分餐制,减少浪费,保障饮食卫生。这些新的举措、新的观念将使东莞的“环保餐饮”成为全国餐饮业独一无二的一大特色,从而促进我市餐饮业及非一次性餐具产品行业的发展。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分餐制的,外国人到中国,往往都不习惯一桌人吃一桌菜。从合餐制到分餐制,不只是促进移风易俗,更是追求用餐方式的科学化、文明化,我市要争取走在全国的前面。
  3、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发展东莞的环保检测和环保装备制造业
  随着中央政府对环保的重视,国内市场对环保检测和环保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将大大增加,东莞应该把握经济发展的大势,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利用东莞已有的服务业和产业基础,发展东莞的环保检测和环保装备制造业,使之在全国处于领导地位。可将着力点放在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节能环保装备上, 例如城市垃圾智能分选和处理成套装备、二氧化碳综合利用成套装备以及污染检测和远程诊断、光伏中央空调等高端节能环保装备。
  4、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扩大市场消费需求
  继续实施并调整节能产品惠民政策,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计划,完善环保产品认证制度,开展再制造“以旧换再”,拉动节能环保产品消费。
  参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采取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照明、高效电机等产品;扩大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范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一律采用新能源汽车;拉动环保产品及再生产品消费,对生产环保消费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提案者: 刘斌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