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早在2002年由原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中规定,生活美容的本质是无创伤性、非侵入性的皮肤清洁、皮肤保养、化妆修饰等服务的经营性行为。2016年8月11日北京昌平法院开庭审理,一美容院因麻药使用不当致使文唇的顾客丧命案件,将生活美容院非法行医再次推向风口浪尖上。全国政协委员孙建方在2016年两会也提交了整治生活美容院非法行医的提案。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城市已经加大力度严厉打击,对广大市民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整容大国之一。但与庞大的整形美容需求相比,整形美容行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每年的整形美容医疗事故和纠纷频发。整形美容中涉及医疗项目时需由卫生部门审批,而普通生活美容院只需在工商部门进行登记。按照这一规定,只在工商部门登记的美容院根本不允许有打玻尿酸、打肉毒杆菌等微整形行为。实际上,美容院很多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在利益的驱使下,做起了医疗整形项目。据东莞市美容美发协会调研得知,工商局注册的美容院有6000余家,还不包括那些开在写字楼里未经工商部门批准的地下的微整和整形工作室。经过暗访,100家生活美容院,有95家明目张胆的非法整形广告,且暗自进行整形手术,违法率达到95%。东莞市人民医院和第六人民医院每年都会接到美容院非法医疗美容引起并发症的患者上百例。去年,最严重的是非法注射玻尿酸隆鼻导致眼睛失明有3例。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非法行为如此猖獗?为何这种没有底线的逐利行为越演越烈?其原因还是工商、卫生部门未界定对这类非法行医情况进行监管,形成了监管上的空白地带。


建    议:

  1、加大宣传力度。为了市民的求美需求和健康保障,为了更好的引导广大市民正确认识整形是医疗行为,政府牵头,媒体加强宣传,将宣传融入平时的监督检查中,提高美容院负责人的法律意识,提醒市民选择正规的、有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避免发生伤害。

  2、加大打击力度和密度。明确工商和卫生部门的监管职责,建议以卫生部门为主管部门,加强工商与卫生部门的信息互通,也建议公安实时介入,建立定期会议交流制度,坚决查处超范围经营、非法行医等行为。

  3、发动群众积极举报。通过群众举报、广告监测、暗访等途径了解信息,收集违法线索。对群众举报要高度重视,尽量要求举报人提供相关证据,并做好询问笔录;注意收集美容院门前的招牌、字幕、传单等广告宣传资料,取得线索,一旦定案,加大处罚成本,严厉打击,绝不姑息!


提案者: 农工党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