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目前,我市旅游住宿业面临更高水平发展之“围”。星级酒店业遭遇产业转型升级与市场需求升级的“双重考验”,传统出租业面临化解社会矛盾和消除安全隐患的“双重挑战”。总的来看,我市旅游住宿业发展态势不甚乐观,亟需注入新鲜血液,盘活“突围”动力。民宿业作为大旅游时代下的朝阳产业,可担重任。

  一、民宿业可变身东莞新名片

  金融危机以来,我市星级酒店业的发展陷入困境。据统计,截至2015年,我市星级酒店数量由2008年的99家锐减为59家,相关的餐饮、购物、娱乐等产业链也遭受严重冲击。

  另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广东省仅有2009家客栈民宿,位列全国第八,与旅游第一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目前,梅州、惠州、韶关、广州增城、深圳大鹏新区等地都在着力发展民宿业,我市应尽快打造富有文化内涵和城市个性,且具备国际理念和视野的新型特色民宿业,带领旅游住宿乃至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复苏。

  二、民宿业可焕发乡村新生机

  受产业经济转型及“扫黄打非”行动等因素影响,我市出租经济遭受严重冲击,出租屋租金也明显下降。同时,粗放发展的传统出租业也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已不能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特色民宿业是传统出租屋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具有投资门槛较低、回收周期较短、富有自然人文风情等特征。以浙江莫干山洋家乐特色民宿为例,60多家民宿带动农民房屋出租收入、流转土地收入等财产性收入超过1.83亿元。以此为鉴,特色民宿业有望成为化解我市出租屋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的突破口,成为富民惠民的新收入来源。

  三、民宿业可激活双创新活力

  特色民宿业是国内创业创新的热门领域,行业发展潜力无穷。我市优越的区位交通、发达的产业经济、庞大的消费市场等条件,也有利于民宿业的发展。作为广东省唯一获授“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称号的麻涌新基“白房子水乡无边(新基)创客基地”,就是较好的表率。以特色民宿业为新载体,广泛发动基层群众和乡创人才,有望成为贯彻落实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燎原星火。

  四、民宿业可开启全域旅游新征程

  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是当前国家和广东省旅游局的重要部署。特色民宿业作为农业休闲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纽带,可成为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补足发展短板的重要突破口,也有望成为“引客入莞”、拓展本地客源的新兴旅游吸引点,或将开启我市“乡村联动城市”的全域旅游新征程。


建    议:

  一、夯实资金及政策保障。将民宿业纳入东莞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范围,编制实施《东莞市特色民宿业扶持办法》,对接市、镇街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加强对民宿业的扶持力度,尤其在优惠政策、奖励资金、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等领域,引导各镇街民宿业的差异化发展,鼓励民宿乡创聚落发展。

  二、落实组织协调机制。由东莞市旅游局牵头,联合市旅游协会,成立东莞市民宿协会。经申报、评比,选取有代表性的片区(如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等)、有条件的镇街(如麻涌镇、樟木头镇、清溪镇等)作为先行示范区/单位,成立民宿业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启动特色民宿业的发展。

  三、实施“全市一盘棋”行动。全面启动东莞特色民宿业“个十百千”创新创业工程,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搭建1个民宿融资与推介平台,评定10家最具特色的民宿创客基地,孵化100家星级民宿,扶持1000名创新创业标兵。

  四、加强民宿推介与促销力度。建立东莞智慧民宿服务平台,将特色民宿作为旅游宣传的新名片,绘制发行东莞市民宿地图,将星级民宿纳入旅游标志系统的指示范围;引导特色民宿与周边旅游景区(点)建立客源互送、联合推介等合作关系;联合本地旅行社,结合精品线路设计及“引客入莞”行动,开展常态化宣传促销活动。

  五、总结推广民宿业先行经验。总结东莞特色民宿业经验教训,编制出台特色民宿业“东莞标准”,编制发行《东莞特色民宿业创新创业指南》,积极策划、承办民宿业论坛与展会,力争走在全省乃至全国民宿发展的前列。




提案者: 东城街道办政协小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