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一直以“制造业名城”、“世界工厂”享誉全中国乃至全世界。2008年金融危机后,东莞制造业遭受打击,接连出现企业倒闭潮,东莞的经济遭受质疑。2014年东莞的“扫黄事件”后,东莞的对外城市形象急需改善。旅游业的发展,是一剂改善现状的良药,一方面旅游业是朝阳产业,能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旅游产业本质就是一种服务业,是与外界保持沟通交流的最直接的行业,这有利于重塑东莞的对外城市形象。
       随着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东莞特色旅游业”的概念因时而生。2013年颁布的《广东东莞水乡特色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的指引下,欠发达的水乡片区的旅游资源被大力开发,其中包括在麻涌镇内构建华阳湖湿地公园、启动古梅乡村旅游路线,清溪镇成功创建广东特色旅游名镇,樟木头镇的客家文化品牌等等,这些佳绩令人欣喜。但立足于全市统筹发展东莞特色旅游业的角度,尚存在一些问题:
       1、特色旅游资源未形成差异化发展,优势突出不明显。所谓“特色”,就是具有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旅游业的内容和风格。一方面,作为东莞旅游业重点发展区域的水乡一带, 
具备先天资源条件,但还不具备对比优势,如麻涌的水乡特色资源尚无法与广东省内其他水乡相区别,其中包括中山市民众镇岭南水乡、顺德市的逢简水乡。另一方面,各个镇区的旅游名村的创建存在雷同和照搬的现象。
       2、旅游模式开发力度不足,创新力度有待加强。目前东莞多数镇区包括重点打造水乡旅游片区,在旅游项目上大多仍然属于生态游玩、故居遗址游访,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兴盛起来的工业旅游还未在东莞普及。东莞作为制造业名城,不缺乏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但是基于工业优势的此类工业旅游产品却仍然处于初期阶段。
       3、“旅游城市”的体现感不强,配套设施滞后。特色旅游业的打造离不开城市的旅游消费环境,对比全国的各大旅游城市如上海、北京、西安,可以发现我市的旅游消费环境有待加强,包括旅游景区的公共卫生间不达标、公共区域的WIFI覆盖不全、出行交通工具单一等诸多问题。
       4、宣传面单一,方式传统,力度较弱。当前东莞的特色旅游景区和项目,主要依靠当地的镇政府自己宣传,在宣传对象和宣传内容上比较受限。另外,在方式上不够灵活,仅依靠张贴广告、微信朋友圈转发,缺乏与学校、企业、社会团体组织的互动,也缺乏通过推动商业合作达到宣传效果的探索。

建    议:
  1.优化重点旅游镇区和项目的规划,注重对比,在差异化中打造东莞特色旅游品牌。加大调研力度,探索差异化发展的模式;挖掘各镇区自身的人文旅游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生态园等项目。
  2、运用“旅游+”的思想,推动旅游项目的跨界融合。让旅游业与工业相结合,整合全市的工业旅游资源,引导更多的企业加入工业旅游的项目,另外,工业旅游项目可以拿来和学校或科研机构合作,组织工业游学夏令营。
  3、借鉴其他城市的旅游的经验,实现“全域旅游”。多与其他旅游城市政府部门交流,投入财政力度改善城市的硬件设施(包括网络、公共场所的配套设施),合理地在市内增加旅游城市的印记(包括街道柱子的宣传样式,在政府官网上增加宣传动画等等)。
  4、充分开发互联网旅游产品,增加与企业、社会团体的商业合作。借助互联网的各方平台如去哪儿网、携程网等推出东莞特色旅游项目;除此之外,政府要充分利用东莞的经商平台,与企业合作共同搭建东莞特色旅游业的对外窗口。
  


提案者: 朱志升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