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新湾社区位于虎门镇西南部,东临南栅、东风社区,南接沙角河仔,西隔太平河与威远岛隔河相望,1998年撤镇并入虎门,目前是东莞市疍民居住较为集中的社区,约有11000多人,世代从事渔业、水上运输业,以船为家。新湾渔区是东莞市唯一的省级渔港,拥有大、中、小渔船400多艘。其中,出中、远海捕捞的大马力渔船82艘,其余的小马力渔船都是在珠江口沿岸以及在东莞、惠阳等地的内河捕捞生产,2008年之前社区约七成居民靠打鱼为生。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油价上涨、海洋环境的污染,以及渔业政策调整、渔船的转型升级,导致海洋渔业生存空间较小,渔民收入大幅度减少,越来越多渔民被迫上岸转业。据了解,2016年“渔船新政”出台后约有400多人出海打渔。此外,转业渔民基于年龄、技能文化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就业难度大,大部分渔民生活较为困难,不少渔民处于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状态。
  渔民生计困境的表现及原因:
  (一)海洋污染、政策调整等带来较大的冲击
  随着海洋环境的污染、非法捕鱼、过度捕捞等给渔民的捕捞作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延长了出海距离,减少了渔获,使渔民的渔获收入锐减。近年来,油价上涨、政策调整,部分船只需要升级改造,捕鱼成本增加,导致渔民数量日渐萎缩。
  (二)渔业升级转型迫在眉睫,多数渔民面临失业危机
  目前,新湾社区出海作业的渔船多为小马力渔船,大多有20-30年船龄,随着“渔船新政”的出台和施行,在未来的2-3年内,小马力渔船面临着如不升级改造将被淘汰的局面。然而,高额的改造费用,在除去政府补贴外,多数渔民仍无力承担。未来2年,约65%以上的渔民将失去生活来源。
  (三)社区经济基础薄弱,渔港基础设施设施差
  新湾社区以渔业为主要产业,是虎门镇经济相对落后的社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基础设施差,基础公共服务欠缺。特别是在渔港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资金支持,承载能力低,无法停靠大船;配套设施不完善,防风避风能力差,威胁广发渔民生命财产安全;缺乏交易平台,不利于渔产品的交易。
  此外,社区占地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高。社区经济来源单一,虽然近两年收入有所增长,但人口基数大,渔民生产生活等方面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四)基于自身限制,渔民社会竞争力弱自我谋生困难
  在新湾,多数渔民属于专业渔民,只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渔业是他们世代相传的谋生手段,缺乏从事其他工作技术和技能;渔民大多在50岁以上,呈老龄化趋势,给他们寻找新的出路增加困难;渔民常年出海捕鱼,社会交往相对单一,人际网络狭窄且相对封闭,而且他们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打渔收入普遍不高,资本积累较少,在转业选择上缺乏资金支持。总之,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社会资本匮乏等方面的束缚,使渔民脱离渔业参与社会竞争面临很大的困难。
  
建    议:
  (一)从政策制度上,支持渔民生计转型
  政策扶持是促进渔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本,近年来,政府各级部门日益重视渔民群体,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将困难渔民这一边缘化特殊困难群体纳入政府民生工程,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高对高龄渔民的生活补助;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渔民提供大船购置补贴,出台相应的政策,为转业渔民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同时科学引导渔民重返海洋,开展近海、远洋捕捞,建立长期有效的跟踪机制。
  (二)改善渔港设施建设,为渔民生计转型奠定基础。
  立足社区实际,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政策倾斜,多渠道发展社区经济,增加社区收入,支持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渔港设施建设。
  一是完善社区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二是完善渔港建设规划,高标准建设渔港,增加渔船停靠承载能力、物资补给能力、防风避灾能力,为捕捞和渔业养殖提供必要的后方基地;
  三是规划卸鱼交易、水产品集散交易、渔船修造等基础功能,为规划休闲渔业、观光餐饮、疍家文化体验等打下基础,推动其成为社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加强渔民自身技能培训,实现生计方式多元化
  长期以来,渔民的文化水平和知识技能较低,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和文化层次的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其就业技能和社会竞争力。建立一体化劳动市场服务,为广大渔民提供各类就业信息,帮助其尽快找到适合的工作,对于经济困难者给予适当补助,并对就业情况进行跟踪,帮助其缓解岗位转换的困扰。
  (四)发展疍家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渔村”,推动渔民可持续生计
  依托当地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结合人们对休闲娱乐的追求,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发展休闲渔业,结合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工作行动计划发展“特色渔村”,打造继“海战馆”、“鸦片战争博物馆”之后的又一“文化名片”,也作为实现渔民生计转型的又一突破口。
  一是以疍家文化为纽带,进行社区文化氛围营造。带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发展,从社区环境上,对具有纪念意义的地点、渔民定居房等进行文化营造,打造疍家特色的村落环境,推动疍家文化氛围的营造。
  二是以“疍民定居房”为基础,开发“疍家民宿”。以特色渔村氛围为依托,利用居民闲置房屋打造独具渔民特色的民宿,为游客提供住宿体验,收益有当地村民互助小组管理,用于公共服务。
  三是以疍家民俗文化为依托,发展疍家民俗旅游。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捕鱼方式与疍家观光、旅游、美食、垂钓、划艇等体验为一体的民俗旅游项目,将新湾营造成集看历史、赏风景、品美食、听民歌、体渔乐、住民宿为一体的“特色渔村”,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转业渔民提供可持续的就业和增收机会。
  四是依托疍家技艺,发展疍民手工艺产业。以织渔网、编鱼篓、刻船雕等传统技艺为基础,结合日常生活需要,创新设计和编法,发展疍家特色手工艺产业,并结合互联网销售、电子商务培训等,引导有手工艺技能的渔民创业,推进渔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提案者: 虎门镇政协小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