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广东的老龄化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当前,哪怕是我们东莞这座年轻的城市,老龄化的速度也在加快。据统计,2015年东莞老龄化率已达15.26%。根据《2015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末东莞常住人口825.41万。而据《广东省统计年鉴2015》,2014年末东莞市常住人口为834.31万。两者相比,2015年比2014年少了8.9万。作为“世界工厂”,东莞曾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十一五”期间,虽经历了金融危机,但我市常住人口净增数达166.41万,共增25.36%,排全省第三。但“十二五”期间,东莞常住人口净增数仅2.93万,共增0.36%,年均增长率仅为0.07%。不管是净增数还是增长率,东莞均排珠三角末位。东莞市人口老龄化、结构失调趋势日益凸显。

  为积极面对人口结构正在加速老化,东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通过努力,并实施积极政策措施,结合“城乡一体”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充分发挥各社区作用,对我市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但目前我市仍面临重视不足、养老服务体系缺乏、养老医疗保障措施相对还比较薄弱、老年教育事业投入不足、老龄工作机构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为促进我市养老事业的发展,从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出发,把养老事业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全局,提升养老事业的重视程度,科学计划,有序部署,逐步促进起发展。


建    议:
  一、建立健全老年医疗健康保障制度
  改革、完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解决医疗经费来源,逐步形成完整的医疗保障体系。开设老年医院、老年人护理院、老年医疗康复中心、老年病门诊,实施家庭病床,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并坚持探索建立长期的护理保险制度,护理保险基金主要通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财政补助、福彩公益金和个人账户划拨、社会捐助等渠道解决。
  二、加强规范养老机构的建设与管理
  (一)加强管理规范的制定和监管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养老机构建设标准、验收制度。着力规划和建设好公立养老机构,在养老环境、管理、服务上做好示范作用,在全市树立标杆和服务评星级,政府推出积极的奖励鼓励政策。
  (二)全面放开养老市场,搭建必要的平台,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大型企业参与养老服务业,兴办规范的养老机构,发挥其社会性作用,并开发资源渠道,积极开展老年人护理人员的专业和素质培训,提高服务技能,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三、积极探索养老事业的发展新途径
  (一)创新养老事业的模式,推动东莞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建立“医养康护”相结合的新模式。在如今这个社会新时代,大部分老人对机构养老还是比较抵触的,反而更倾向于社区和居家养老,养老事业也应多元化方向发展,改变以往机构养老的单一模式。
  (二)拓展农村养老新思路,变“分散养老”为“集中养老”,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利用闲置场所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在乡村建立敬老院、农村幸福院等,政府在公共财政有一定优惠倾向政策,完善农村养老补贴、高龄津贴制度,通过提高老年人收入这个路径,解决老年人“有钱养老”的问题,适当减低社会、家庭养老负担。
  (三)积极开展精神养老,要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开展老年文化传播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完善文体娱乐设施,开展多样化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 建立对称的信息交流平台,避免老年人的暮年心理问题。
  四、努力培育和发展养老产业
  结合东莞市经济发展实际,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做好产业规划。要落实土地配置、税费减免、审批的优惠扶持政策,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养老事业,注重培育老年人休闲、健康、养生、文化等服务市场和老年用品市场,推动养老事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规范化发展。只有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养老事业发展资金,多元化投资才能使老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提案者: 叶宝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