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社区卫生服务站本是按照国家医改规划而设立的非营利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半径、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宗旨,建立集预防保健、全科医疗、妇幼保健、康复治疗、健康教育、计划免疫、计划生育指导为主的 “六位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低成本、高效率、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体系。但我市的社区门诊制度建立已有近8年的时间,目前还一直只是承担简单的全科医疗服务,并且简单的全科医疗还因为经常性的缺医少药、医疗设施投入不足,导致社区群众不愿来社区卫生服务站治病;虽然有关部门加大了社保报销比例的差异,但收效甚微。本应是“健康守门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沦为转诊卫生站,反而增加了普通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制度的不满,多年来一直为人诟病;基本上每年都有政协委员们针对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投入,解决缺医少药、设施不足等等问题的提案,可是相关问题依然没有有效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站越来越被边缘化,离国家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初衷也越来越远了。因此如何切实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能力,强化社区卫生站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社区卫生站服务站服务作用已势在必行。
建 议:
一、增强社区卫生站与大医院的健康互动,提升在非治疗领域的服务能力
现时社区卫生服务站做的事情就两样,全科医疗和转诊,但因投入限制,导致提升全科治疗能力有难度的情况下,全科治疗的功能越来越边缘化;如何在现有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区高度的融合性,广泛性和便利性,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会医疗保障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自身的健康地位,我认为全面落实和提升预防保健、康复治疗、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服务是完全可行的,这些方面的服务具有投入少、见效快,能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站优势的特点;
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战争的上上策,在医疗卫生领域如果可以提前预防,通过保健减少疾病,甚至是传染病在社区的发病率,那不也是治疗的上上策吗?事实上现在大医院已经非常重视未病的治疗和开展疾病预防保健的宣传,但三甲等大医院数量有限,且位置一般比较偏远,所以定期开展的健康讲座让群众的参与度不高;但如果让大医院负责讲座内容的编制和提供一定的人才支持,让社区卫生服务站来深入社区进行宣讲,必然能让更多的群众接受到相关的健康知识,从而增强群众的健康意识,避免和减少疾病的产生;同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宣讲健康知识的时候,可以增强社区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信任度,从而提高小病在社区是就医率。
二、理顺市、镇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关系,落实双向转诊制度
现在的转诊只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向镇和市级大医院转,但事实上,后续的康复性治疗转回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病人都是有利的;大医院将后期康复性治疗的病人转回社区治疗,可以为本来就资源非常紧张的大医院腾出部分资源来承担更多的重症病人的治疗,又可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资源利用,而病人在家就可以接受同样的康复治疗,更有利病人的康复,这样将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更有利于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