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落地,在为“全面二孩”政策点赞的同时,如何妥善应对“全面二孩”后东莞市教育资源短缺问题,也成为摆在我市相关部门面前的一大紧迫难题。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学前和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结构中,女教师所占的比例比较大,生育问题自然将成为突出矛盾。“不少学校80%以上是女教师,要是扎堆生育‘二孩’,会使原本就人员缺少的学校‘雪上加霜’。”

  目前,各镇街各中小学校师资紧缺现象已开始显现,一方面是学校女教师数量太多,扎堆生育带来了学校某些班级和课程频繁更换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另一方面随着政策放开带来的学龄儿童的增加,学校师资也会逐渐紧张。


建    议:

  全市各教育相关部门要合理预测幼儿园和基础教育学位需求,提前谋划,积极应对,做好相对应的教育发展规划,科学进行学前和中小学师资配置。

  1. 科学核定学校教师编制,完善教师年龄和性别结构。从源头上解决目前幼儿园和中小学普遍存在的教师缺编问题,科学核定学校教师编制才是根本。建议对在校学生增长较快、育龄女教师人数较多以及承担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任务较重的学校,实行编制统筹调剂,保证学校运转与发展不受影响。完善教师性别结构,保证各个学科都有男老师,在进行工作安排时,同一年级、同一个班的任课老师,采取老中青都有的年龄搭配,尽量缓解老师怀孕对正常教学的冲击。

  2.采用合同聘任制,实行同工同酬,让顶岗老师尽心尽职。老师休产假后,很多地方都采取了临时聘任老师的办法一解“燃眉之急”。目前许多学校代课老师与校方之间的聘用协议基本都是一年一签,这样的待遇,直接导致了顶岗教师对学校的“零归属感”。为了让学校补上缺口,同时又不影响教育质量,应该改善代课老师待遇,采用合同聘任制,实行同工同酬,增强代课老师归属感和责任心。

  3.加强教师人才储备,建立健全后备人才库。教育部门应该建立教育服务中心储备师资,类似人才储备库,一旦出现临时性减员,可以从中抽调老师上岗。后备教师人才来源主要为6类,分别为身体健康的退休教师,拥有教师资格证的社会人员,高校及科研院所教师,师范院校待就业的毕业生,以及拥有足球、美术、金融等方面教学专长的志愿者等。

  4.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省内及周边高校的合作。继续加强和省内外、市内外各师范院系的联系,积极为高校师范生提供优化实习平台,推动教育实习基地向全市中小学逐步覆盖。可从优秀实习生中遴选临聘教师解决休产假等原因需要短期聘请专任教师问题。对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表现突出的实习生,可考虑在公开招聘公办教师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5.盘活社会教育资源,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积极与社会办学力量和文化、体育等专门领域部门(不含民办学校、幼儿园)对接,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解决学校短期教师缺岗和第二课堂活动、特色学校建设等师资问题。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