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新湾社区位于虎门镇西南部,东临南栅、东风社区,南接沙角河仔,西隔太平河与威远岛隔河相望,1998年撤镇并入虎门,是东莞传统的渔村,目前是东莞市疍民居住较为集中的社区,约有13000多人,世代从事渔业、水上运输业,以船为家,这里最具疍家文化特色。

  60-70年代的“渔民定居房”、避风塘、老渔港等社区的每一处都留存着疍家的共同回忆,本地特有的咸水歌、疍家婚俗等传统民俗,织渔网、打渔作业等传统技艺,凝聚着疍民的聪明才智,寄托着疍家人的情感追求,更彰显了渔民在长期生活生产中的文化创造,是疍家文化的瑰宝。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海洋环境的污染,以及渔业政策改善、渔船的转型升级,导致海洋渔业生存空间较小,越来越多疍民被迫上岸转业。随着渔业的衰落,渔民生活生产物品(渔具、蓑衣、渔帽、围裙、鱼灯、号角、艇仔等)逐步减少与消失,渔民传统手艺、风俗等逐步失传,渔民勤劳与勇敢的正面形象已逐步消失于人群意识中,缺乏集体回忆的载体,千姿百态的民俗万象濒临消失,疍民的文化生态平衡遭到严重冲击。

  一、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独具特色的疍家文化面临失传,后继乏人。

  随着越来越多疍民的上岸,疍家人传统手艺及用具等逐渐被遗弃,疍家特色文化也日渐被人们所遗忘。疍民群体的高龄化,为疍家文化保育带来较大的阻碍,居住在旧渔港的陈连福是渔船雕刻技艺的重要传承人,也是渔民文化的爱好者,可筹建工作才刚刚开始他就患病撒手人寰了,他的很多宝贵作品也流散到各个地方,收集困难加大。渔民的不断老去、新房屋的修建让渔民文化随之消逝,疍家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二)疍家文化保育工作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和社区对于疍家文化保育工作在资金、场地、社工人员配备上给予了支持,但对于社区文化氛围营造、社区建筑保护上缺乏政策支持。按照国务院和各级党务院府的文件规定,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传承、场所、资金等诸方面给传承人提供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开展文化传承活动。2008年《虎门镇新湾片区社区发展规划》提出,东莞市和虎门镇两级政府将在10年里,投入18亿对新湾片区进行整体改造,但出于各种原因,规划未能顺利进行。

  在新湾社区,有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政府为上岸渔民建设的“渔民定居房”,这个房子是渔民时代的象征,承载着渔民的集体回忆,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实际生活的需要,部分家庭将老房子拆掉建设高层房屋,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疍家文化的建筑风格,不利于疍家文化社区氛围的营造和原汁原味文化的保存。但是,房屋的保存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保护,目前还未有相应的文件出台。

  (三)疍家文化保育工作经费紧张,专业技术支持匮乏。

  前期,疍家文化保育工作费用主要依靠社会事务局购买社工服务经费、活动经费和社工机构自筹资金来开展,2016年获得东莞市中山大学校友会10万元资金支持。2017年政府将在人员支持、活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但展馆建设和文化保育工作的充分开展所需的资金支持还有较大的缺口。展馆建设需要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力量介入,目前仅有社会工作人员和社区人员,镇文体部门和校友会给予专业技术支持,但专职人手较少,疍家文化的时效越来越短,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专业技术。

  疍家文化保育带来的文化产业发展如咸水歌、渔民故事、织渔网、手工船雕等,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才能可持续发展。

  (四)疍家文化保育工作缺乏上层的规划。

  疍家文化保育工作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地区发展模式”,社会组织和民众力量介入较多,缺乏较为完善的保育机制,更缺乏政府层面的统筹与建设规划,保育工作不能有计划持续的开展和运作。


建    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重视疍家文化保育工作。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布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保护工作原则,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疍家文化”保护工作。一方面深入动员当地居民积极支持保育工作,凝聚民心;另一方面,动员外部专业技术力量支持保育和营造工作。

  (二)制定中长期规划,纳入财政支持。

  将疍家文化保育工作写入政府规划,制定明确的工作机制和规划,纳入财政专项拨款,保证经费支持,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

  (三)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疍家文化保育顺利开展。

  对于疍家文化保育过程中,需要给文化传承人、有价值古物捐赠者一定的优惠政策,解决好传承人面临的困境;关于当地“渔民定居房”的保育,需要予以相应的政策优惠,以保障建筑的保存。

  (四)打造疍家文化名片,发展社区文化产业。

  一是建设疍家文化展示馆。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合力共建为原则,推动政、社、企联动,建立筹建团队,培养社区文化保育志愿者队伍,从古物搜罗、史料收集、古物整理、展馆规划等方面落实展示馆的建设。

  二是以疍家文化为纽带,进行社区文化氛围营造。以疍家文化为纽带,带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发展,鼓励社区舞蹈队、文艺爱好者、热心居民、青少年等参与文化保育,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从社区环境上,对社区路灯、墙体、具有纪念意义的地点、渔民定居房等进行文化营造,打造疍家特色的村落环境,推动疍家文化氛围的营造。

  三是以疍家文化展示馆为载体,推动社区文化产业发展。以疍家文化为纽带,发展具有纪念意义的文化产业,增加渔民收入;吸引外界游客前来游览、体验,推广新湾疍家文化的同时,带动经济发展,从而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