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若说东莞最具人气的旅游地是哪儿?许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应该就是松山湖。松山湖的“松湖烟雨”和“松湖花海”作为东莞八景之一,近几年确实吸引了不少市民及市外游客前来游玩,旅游人气日益暴涨。由于松山湖旅游产品单一、配套设施不足,未能给园区创造多少经济效益,反而是游客扎堆令交通堵塞、垃圾成堆、车辆乱停放、乱摆卖等现象严重,为园区城市管理带来很大压力。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文化+科技+金融+旅游”等产业,松山湖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还有丰富的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完全可以利用科技创新、工业发达、文化创意等方面的优势开展科技游、工业游、动漫游、艺术游等,将松山湖的美景、文化、科技与旅游等多方面元素进行深度融合,为旅游带来更多元、更丰富的旅游产品和业态,同时也可通过旅游来促进园区文化、科技等产业的交流和发展。

建    议:

  一、开展对松山湖(生态园)文化和科技、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专题研究。根据自身发展基础、资源特点,一方面将园区“4+1”主导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结合,打造出具有文化内涵和极佳游客体验的新型文化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品质,让生态游、科技游、文化游等发展成园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另一方面通过重点发展游戏动漫、全媒体服务、数字出版、互联网信息服务等领域打造文化科技生态圈。

  二、把松山湖(生态园)建设成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目前全国共有两批共34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广东地区有两个,分别在深圳和广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建设有效地促进了人才、技术、资本以及企业的集聚,培育了一大批文化科技骨干、领军企业。松山湖(生态园)近年先后建设了粤港澳文化创意实验园、互联网产业园等主题园区,还拥有华南设计创新院、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创新中心,有较好的创新、技术和人才平台,可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引导技术、资本、人才、企业等资源的集聚。

  三、引入市场化运作开发特色专题文化旅游,扩大文化娱乐消费。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作用突出,又是低能耗产业,松山湖(生态园)可借助“松湖烟雨”在珠三角的影响力,挖掘如大家艺术区文化创意展览、万科住宅产业化研究基地低碳城市建设展馆、华中科大工程研究院、电子科大信息工程研究院、广东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科普园地的旅游资源,打造工业旅游、科技旅游的线路和品牌。同时可通过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促进产城融合。


提案者: 周亚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