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开始我市实行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先期以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为签约服务重点人群,并逐步向全辖区覆盖。此服务方式为签约群众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健康管理、就医指导等基本医疗服务,有助于把病人留在社区,方便群众,缓解大医院看病难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镇街的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40%左右,但由于种种原因,约80%镇街虽然开展了签约,但没有落实签约服务,原因有三:一是医务人员紧缺,服务团队不稳定。目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线的基层医生数量不足,医务人员的配置难以满足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的要求。签约居民并不能如约享受优先治疗等服务,家庭医生“一对一”健康管理服务也难以实现。同时,由于家庭医生薪资待遇低、工作量大,削弱其上门提供服务的积极性,由此造成人员流失问题也非常突出。二是服务资源配套不足,群众信任有待加强。由于宣传推广不足,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了解不多,对家庭医生团队的能力及社卫机构医疗实力存在疑虑,也阻碍了签约工作的推进。三是区域推进效果差异明显。由于各镇街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府购买能力不一,在家庭医生式服务购买力度方面及配套执行方面差距较大,有些镇街社卫机构连日常业务场地也无法满足,更别说设置专门的家庭医生诊室去“履约”,这个问题在经济欠发达镇街表现尤为突出。

建    议:
  一、加强三级医院与社卫机构之间业务捆绑联系

  目前我市各大区域均有三级医院,可与周边社卫机构进行业务捆绑联系,定期派专家到社卫机构进行指导或坐诊,社卫机构对疑难的患者有收治住院绿色通道,让社卫的家庭医生能及时预约到三级医院的专家,让群众的切身享受家庭医生签约优惠。

  二、制定保障措施

  一是设置专项宣传经费,加大宣传力度,全市由上至下广泛宣传;二是增加医护人员数量,目前社卫机构医生既要负责门诊又要履行家庭医生服务,时间难以分配,必须按照服务要求配足配齐人员,让家庭医生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提供个体化服务;三是建议对服务场所不足的镇街,加快新中心选址建设或重新租用适合和方便于为群众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场地;四是建议保障经费,加大社保扶持款、公共卫生专项经费对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的支持,设立专项经费,制定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社卫机构和社卫医生积极投入推动签约工作。同时,加大对欠发达镇街医疗卫生资源扶持力度,例如专项资金的比例适当倾斜。

提案者: 刘转南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