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6日,为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东莞在全国率先推出“东莞制造2025”战略,明确了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争创中国制造样板城市的目标,力争到2025年实现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转变。目前东莞制造业转型已初露曙光,机器换人、技术嫁接、工业互联网和制度创新等再次激发了制造企业的创新热情。围绕东莞制造2025发展战略和国家建设一千个特色小镇的方针政策,特建议以建设东莞首个以“文化+科技”为抓手的产业小镇,助推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东莞智造跨越式发展,同时也为缓解一线城市存在的创新成本高昂、交通拥挤、高房价和人才溢出等问题提供以“产城融合”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解决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以外向带动起步,以制造产业立市,成为国内外举足轻重的制造业基地。从上世纪80年代东莞主要承接香港纺织、制鞋箱包、玩具等传统制造业到90年代台湾、日韩IT制造业大举进入,东莞逐渐成就了“东莞塞车,世界制造告急”的制造工厂地位。但与此同时,东莞制造业主要位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存在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薄弱、产品利润较低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来袭之际,欧美订单萎缩和人工成本攀升,大批工厂和企业纷纷倒闭或者外迁,东莞制造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随着欧美国家经济形势的复苏,以及对国内市场的培育,以出口为主的东莞制造业也逐渐走上了复苏之路。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东莞“制造”走向东莞“智造”的转型升级之路不会改变。对于制造业而言,除了技术和品质的提高,工业设计的水平提升也是重中之重,不过东莞的工业设计却几乎可以说是白纸一片。
建 议:
一、莞深融合下“产业小镇”的落位
1.深圳市工业设计服务业的发展与借鉴
反观紧邻东莞的深圳,目前已经具有较高的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度,服务范围面向全国,同时又是我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设计之都”,基本上已经形成以政府为指导,以制造企业、设计公司为主体,以产业园区、基地为依托,以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以协会组织协调为自律,以院校、研究培训机构为人才培养载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设计之都”田面创意设计产业园在短短几年内发展成为国内工业设计领域企业规模最大、龙头企业总部数量最多的创意产业园区,被业界誉为中国工业设计第一园,是以工业设计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建设新型创新集群的典型案例。基于此,深圳逐步形成了“设计产业化、产业设计化、设计人才职业化、设计成果市场化”的发展模式。
2.建设“产业小镇”,形成设计服务新业态的现实可行性
自“莞深一体化”的战略提出,政府高度重视莞深两城之间的交通设施建设,加之地铁时代的到来,两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东莞市“十三五”规划中提到东莞将主动承接深圳产业辐射,打通对接深圳资源的“任督二脉”,以实现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第四次经济腾飞。随后,东莞市出台建设“环深创新资源融合发展带”等相关政策以发展“莞深融合”的配套服务。在此背景下,打造以“文化+科技”为抓手的产业小镇这一具有前瞻性的项目,将在东莞以集群形式引进设计企业与人才,形成服务东莞智造的设计服务新业态,并以强大的园区辐射力引领东莞本土产业的创新融合发展。
3.产业小镇的项目定位
根据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东莞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转型需求,以东莞、深圳双核心驱动,促进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以文化+科技为抓手,通过莞深联动和品牌资源整合,引进国内外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领域的优质资源,以创新设计服务(包含工业及广告设计)为特色,以同步建设的创新设计协同体系为依托,超前规划的集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娱乐科技、教育培训、旅游及商业为一体,以创新、创业和智慧化服务为核心的国际化、开放式产业小镇。
二、产业小镇需要的政策支持
产业小镇的建设承载着提升东莞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协作能力,推动整个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的重任,结合当前的建设与发展需求,我提案政府针对该类型产业小镇实施“一园一策”精准扶持计划,为小镇的改造规划与建设、高端人才的引进与扶持、优质项目的孵化与落位、公共服务平台与创新平台的搭建、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的建立等开通“绿色通道”并明确出台各项扶持政策,以加速形成设计服务新业态和发挥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产业小镇一定能够为“东莞制造2025”战略框架下的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