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面对的现实
(一)公办学前教育:2013-2014学年,全市共有幼儿园841所,3-6周岁在园(班)
幼儿共277777人,入园率达99%,基本普及三年学前教育。全市优质幼儿园进一步增加,共有省、市一级幼儿园163所。
(二)民办学前教育:2013-2014学年,全市经批准开办的民办幼儿园650所,民办学校在校生分别为幼儿园212865人。
(三)新莞人子女教育:2013-2014学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非本市户籍学生有952689人,其中幼儿园幼儿221069人。非东莞市的幼儿比例和东莞市籍幼儿比例相当,但他们的启蒙教育却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公办、民办学前教育差距:公办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校容校貌相对较好,教职人员相对稳定,教育水平较好,对幼儿起到较好的启蒙教育。而与之相应的民办学校却没有这样的条件,大部分民办学校都是由厂房改装而成的,或者由原来的村办学校演变而成的,其教学设备相对滞后、教学校舍相对陈旧、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职人员流动性大。
二、现实的后果
(一)截至2013年末,东莞市户籍人口188.93万人,常住人口831.66万人,外来人口比例高达77.28%。新莞人对于东莞经济建设和发展都起到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教育福利的享受,却没有公平对待,长久以往,不仅新莞人子女的成长受到影响,而且对于未来东莞发展所需的人才会造成储备断层。这对个人,社会,国家都是不利的因素。
(二)当前政府在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教育就应该从娃娃抓起,让国家义务教育能普及到东莞市民子女及新莞人子女,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表现,但现实在撕裂这种和谐,问题积累多了,对社会的稳定和谐会造成一定影响。
(三)民办学前教育因为教职人员流动性大,很难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启蒙教学体系,这样不利于幼儿的综合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古有孟母三迁,说明父母对幼儿的教育的重视,如果东莞学前教育体系的滞后,将来对新莞人参与东莞经济建设的稳定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 民办学前教育因为是民营资本投资,没有统一合理的幼儿园收费标准,和公办幼儿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无形中也给新莞人增加了一定的家庭负担,这对新莞人的在东莞居住,发展的稳定有影响。
建 议:
(一) 建议根据教育政策指导,转变教育思维,将民办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东莞市可以借鉴2013年对非本市户籍学生的政策措施,让新莞人子女其享受本市户籍幼儿学生同等待遇,纳入东莞市义务教育体系,减轻新莞人的家庭负担。
(二)把新莞人子女幼儿义务教育纳入东莞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着力实施新莞人子女学前教育工程,采取公办学前教育挖潜扩容和鼓励兴办民办学前教育“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有效解决新莞人子女学前教育的问题。
(三)构建完善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和公办园建设力度;对东莞市民办学期教育在校生不分户籍实行财政补助,对成功创建的民办学前教育实行资金补助。
(四)积极扶持引导民办学期教育的健康发展
东莞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各类教育是人才的摇篮。民办学期教育是公办教育的有利补充,建议东莞市应做好民办教育发展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民办学期教育的办学、办园质量和水平,整体提高幼师素质和稳定性,推进幼儿园规范化建设,促进东莞市学前教育整体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东莞市学前教育体系确有改善之处,特别是对于新莞人子女的学前教育政策。为了东莞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希望可以酌情考虑,能将东莞市的民办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