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居民的交通出行问题,加强公共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尤其是在R2线通车后,连通了东莞市区与虎门高铁站,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便利的公共交通服务和更宜居的城市环境。但是,东莞与周边城市在轨道交通发展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东莞城市空间结构因前期城市化扩张无序导致整体空间结构过于分散、“组团式”城市品位不够高、后续城市发展空间资源紧缺等问题。
莞城作为东莞立县历史上一千多年的县城所在地,在市委市政府迁往南城之前,一直都是东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然而近年来,由于旧城区道路狭窄,当今东莞社会家庭汽车保有量每年急剧增长,导致旧城区道路塞车非常严重。以东莞中学周边为例,如果以东莞中学为圆心,500米左右为半径划一个圆圈。这一平方公里左右的地方,根据莞城教育办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12月底,东莞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分校、实验小学、步步高小学、中心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一共有学生9805人,老师847人。这还没有包括实验幼儿园、财贸幼儿园、机关二幼等幼儿园的师生人数。此外,区域内还有东莞宾馆、西城楼大街、市中医院、花城广场、地王广场、人民公园、东城医院、岗贝市场等公共场所,人流车流高度密集。根据城区交警大队提供的数据显示,早上7点到8点之间,这一区域的车流量达18000车次,属经常性拥堵区域。
从一些发达国家在轨道交通站点设置的经验来看,在人流车流高度密集区域设立站点,能够在迅速疏导人流缓解老城区交通拥堵“城市病”上,发挥立竿见影的作用。当前,我市正在全力以赴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老城区道路狭窄、交通拥堵,导致交通乱象横生,给交通管理带来巨大压力。若没有新的交通利好作为动力推动旧城的发展建设,旧城将会日渐被边缘化,东莞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也将难以体现。若能从改善交通环境惠及民生考虑,在老城区人流车流高度密集区域设立站点,完善老城区的城市生活配套设施,让“老树发新枝”,解决这一区域涉及千家万户的交通出行问题,必将为我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新的精彩一笔。
建 议:
1. 将老城区人流车流高度密集区域设立站点纳入政府轨道交通总体长远规划。老城区人口稠密道路狭窄,是东莞城市化建设进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老城区一些人流车流量大的著名地点景点设立轻轨站是大多数城市的普遍做法。因此要科学规划旧城区的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合理设立轻轨站点。
2. 市政府加大对旧城改造、拆迁等政策上的倾斜,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在财政资金上加大投入,从城市升级优化环境提升功能作为着力点,落一重要棋子盘活旧城,打造老城区新空间,让老城区生活更便利更宜居,让“老树发新枝”!
3. 短期内可考虑采取延长线或者接驳站的方式,优化城市布局合理设置轻轨站点,建设立体化、人性化、多功能化的高品质公共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解决旧城交通拥堵问题,以回应广大莞城市民的热切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