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近日,交管部门将该路口的双向掉头匝道封堵,致使南向掉头要沿着东莞大道前行约3.5公里,一直到水乡大道厚街水道大桥桥底掉头匝道才能掉头回来,来回行程达7公里!北行掉头也需要前行之蛤地地铁口附近,来回3公里,给居住在蛤地片区的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除蛤地片区居民意见很大之外,包括金域中央、御泉山、恒大雅苑在内的宏图片区的居民也议论纷纷,怨声载道。
交管部门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在高峰期间,东莞大道-蛤地路路口堵塞严重,交通流量达9505pcu/h,饱和度0.88,具体有(一)东莞大道南侧掉头车道流量大、排队溢出、与南、北进口直行车辆形成交织堵点;(二)水濂山路右转车道直接汇入东莞大道主道排队区,交织冲突大;(三)频发的交通事故加剧交通拥堵。据统计,该路口在2015年至2016年7月共发生96宗交通事故。
导致堵塞的原因是当时设计时,该地段几乎没有居住小区,居民较少。近十年来,该地段开发了近十个居住小区,居住人口达数万人,驾车出行量大,十几年前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对该路口的交通组织进行改善。
建 议:
方案一、立交方案。
在距离蛤地路口南侧600m处的水濂山路设置两条双车道定向匝道(东莞大道左转至水濂山路、水濂山路左转至东莞大道),满足黄金路、东莞大道往南交通与水濂山路左转需求;封闭现有东莞大道-蛤地路路口掉头车道;黄金路、蛤地路与东莞大道交叉口调整为右进右出。
方案二、平交方案。
封闭现有掉头车道,打开东莞大道-蛤地路路口,形成十字交叉口,中间设置二次等候区,同时进行渠化设计,拓宽东莞大道南、北进出口道,北进口设置3左4直1右,南进口设置2左4直1右;水濂山路右转进入东莞大道由现状3车道调整为2车道;优化调整信号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