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较快,失能、失智老年人口大幅增加,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如何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大关,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其中广东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1194万,占全省户籍总人口的13.44%。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东莞市户籍人口约195万,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已达29.2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5%,纯老年人家庭人口数达7.48万人。人口老龄化伴随而来的是老年人健康和照护问题的增多,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难度高,对长期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医养结合养老正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有效养老模式,因此有必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但目前我市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仍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主管部门分立且缺乏联动机制。医养结合不仅涉及卫生计生部门和民政部门,而且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之间的的协调与配合。从管理体系分析: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管理,医疗卫生机构由卫生计生部门主管,分而治之的格局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相互阻隔,难以做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老人的医养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从准入体系分析:普通养老机构归民政部门审批和管理,医疗卫生机构归卫生计生部门审批和管理,医保报销由社保部门管理。同时,医养结合护理服务需要广大社会工作者、心理工作者和康复等各种专业人员的参与,这些人力资源配置需要人社部门的配合。上述这些工作,还要涉及发改委和财政部门的规划与公共资金补贴等等。因此,部门之间的分工、协调与配合对医养结合的推进至关重要。
二、缺乏实施医养结合的政策和措施。医养结合的实施有多种模式,包括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原有的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等,这些医养结合模式的有效实施,均需要有相关政策支持,而目前针对医养结合的多种实施模式缺乏政策的支持和具体的措施,影响开展各种模式的医养结合服务。
三、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全市目前登记在册的养老机构共有39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有34家,包括3家市属(市社会福利中心、市光荣院和金菊福利院)和31家镇级养老机构,5家民办养老机构,其中3家正常运营、1家在建、1家正在选址重建,共提供床位5000张左右。目前我市大部分养老机构均无内设医疗机构,不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在全市93家医院中也无养老服务的功能,市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镇街养老机构进行医养结合提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只有樟木头镇1家。尽管全市养老机构能提供床位5000张,但具有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功能的床位非常少,整体上提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存在明显的不足。
四、养老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缺乏。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是一种专业化的特殊服务,需要具有不同专业层次的、经过系统培养的专业人员。目前,我市专业持证养老护理员相对较少,据不完全统计高级证书持证养老护理员大概在200人左右,养老机构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从事老年人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多层次培养养老护理教育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建 议:
一、加强统筹规划,建立长效机制,尽快出台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医养结合,政策落地是难点,也是关键。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管理,医疗机构由卫生计生部门管理,医保报销由社保部门管理,三条主线呈分立状态,受限于部门工作职能,难以实现政策协同,分而治之的格局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不能融合。为此,当下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尽快出台相关的实施方案,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建设纳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医养结合养老沟通协调和工作推进机制,从全方位使力,在政策上突破,打通医养结合多部门管理瓶颈。
二、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原有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现有的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重点引导民营医院开办养老服务机构,同时建议结合当前的公立医院改革,根据医养结合服务的社会需求,对全市公立医院作出统筹安排,选取条件适合的公立医院开设或转变为康复医院或护理医院,为周围社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医疗养老服务。
三、出台政策推动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的合作。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的合作,重点推进全市各镇街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院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院可以定期上门巡诊,或在养老服务机构内设置医疗服务点,提供日常医疗服务,如遇紧急情况医疗机构能及时处理,及时转诊。另外,养老服务机构可以作为医院的后疗通道,出院以后的老年人康复、护理可以到养老服务机构。
四、鼓励原有的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有条件的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增设医疗服务,开设老年病医院、护理医院、康复医院等专业的医疗机构,提供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其次,可以借助相关的政策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在市属公办养老机构中增设医疗服务,提高养老护理服务水平,以增加医养结合服务的供给。
五、推进家庭医生模式,促进医养结合进社区、进家庭。依靠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通过推行家庭医生模式,构建人员充足、体系健全的定期家庭巡诊制度,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医养结合落到实处,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的医疗服务。
六、建立健全专业化医养结合人才的培养、储备、使用机制。采取灵活的办学机制,借助本地卫生类高等教育院校和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教育资源,如在广东医科大学及东莞卫校等院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加强养老护理员等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另外通过医师多点执业方式,鼓励医生到养老机构兼职,或者轮岗服务,以帮助培养养老医疗护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