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不仅道路越来越拥挤,而且空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为方便市民出行,疏解交通拥堵问题,全国各地都正在积极改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优化出行方式,尤其对自行车出行方式进行大力推广。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交通工具,以其廉价、便捷、环保、低碳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解决了城市交通末端“最后一公里”和同城短区间的出行问题。国内不少城市也早已启动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在降低城市机动车流量,节能减排和减少空气污染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去年,东莞市政府投入了1200万元,建设了东莞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试点项目。该项目以2号线旗峰公园站为中心,覆盖“北至东城站、南至第一国际、西至华凯大厦、东至虎英公园首末站”面积约14平方公里的区域。配置自行车1200辆,设自行车租赁点23个,其中居住类站点5个、工作类站点6个、休闲类站点4个、商业类站点3个、交通类站点5个。由于市区道路并没有规划专门的非机动车道,因此多数租赁点之间距离为500-900米,最远的约为1500米,主要通过对现状道路进行优化解决通行问题,同时对道路开口处和陡坡进行整改,完善道路标线、指示牌等设施的设置,改善骑行体验。市政府将在试点项目运营一段时间后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再在全市推广。
然而,自行车使用率的逐渐提高,却凸显了骑行环境以及基础设施配套的问题。在此之前,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道路设计的重点放在尽可能拓宽机动车道同时压缩自行车道上,此举一方面导致使用自行车出行的市民由于没有专用自行车道而被迫在机动车道上骑行,从而造成了重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部分道路虽然也在人行道上划出自行车道,但常常被违章停放的汽车所占用,严重影响了自行车出行的便利性和通达性。
城市的发展要体现社会公平,在制定政策时不能只向强势群体倾斜,今后城市新建和改建道路应当同步建设自行车道,使全体市民利益都能得到兼顾和保障。因此,自行车专用道的建设与改善是非常必要的,应当将自行车专用道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建 议:
一、 做好道路建设规划,增设自行车专用道
要尽早做好道路建设规划,充分考虑骑车人的需求。在新建的城市道路设置自行车专用道。对于后续改造的道路,也应结合实际情况增设自行车道。
二、提升自行车道的建设标准,完善隔离措施
对新建的道路,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要设置隔离带。对已经投入使用的道路,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绿道”,增设隔离标志和阻车桩,划分开自行车专用车道和机动车道。自行车专用道的出入口要方便连接周边公共设施、办公场所和住宅小区,要保证自行车道的连续性,特别是人行天桥等交通节点均应做到无缝连接,营造安全舒适的骑行环境。
三、出台相关自行车道管理规定,加强管理
根据东莞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自行车道路交通管理经验,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对违法占用自行车道停车等行为进行明文禁止,并加强相关执法措施,确保自行车出行的安全和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