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东莞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异地中考、异地高考政策的放开,近几年非莞籍学生呈逐年递增趋势。新莞人子女学生持续大幅增长增加了解决新莞人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难度,而且现在的教育形势为由原来的“要求有书读”转变为“希望读好书、上好的学校”。为此,我市也正在加快促进100%的民办学校创评为“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争取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市一级以上比例达到60%,以推动我市民办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根据《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规定:小学生均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15.3㎡,初中生均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19.6㎡。据调查,目前我市绝大部分民办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是不达标的,有的甚至生均校园占地面积还不足5㎡。而且,当前民办学校“超规模”及“大班额”现象普通,致使学生的活动场地严重不足。所以,东莞市在强化教育保障、积极推进新莞人子女就学工程中所面临的不仅是增加民办学校的数量,更应着眼于合理地规划、增加用于民办教育发展的建设用地,以扶持更多的民办学校向标准化、优质化、特色化发展。这是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解决大部分民办学校生均占地面积不达标的根本途径,以夯实东莞教育发展根基,为东莞市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教育保障。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十八大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基金奖励等激励制度,十八大五中全会报告明确了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教育发展思想。可见,发展民办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地方政府应长远规划和及时促进民办学校发展。根据国家民办教育发展政策,分析我市当前教育发展形势,我认为:“合理规划民办教育建设用地,扶植民办学校规范优质特色发展,促进我市教育均衡发展”应纳入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十三五”规划讨论议题。办好优质民办教育,惠及东莞千家万户,助推东莞高水平崛起。
建 议:
一、统筹规划现有民办学校周边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扶植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升级改造。由政府统筹规划,各镇区根据教育发展所需合理增加民办教育用地。鼓励部分民办学校通过扩建升级改造创建成为市一级学校,引导现有市一级民办学校继续加大投入办成优质特色学校。这样,能实现盘活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办好民办教育,在短期内增加一批市一级学校和优质学位。因此,需要市政府重视民办学校的升级改造工程,规划新增民办教育用地,协调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优先办理学校升级改造建设审批手续。
二、引导民办学校向规范优质特色发展,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特色教育服务,以解决公办学校不能满足社会日趋多元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及优质民办学校分布不均的问题。建议我市各镇区筹划新增两三所规模大、标准高、特色鲜明的普惠性民办学校,逐步淘汰部分无法升级改造且不达标的民办学校。具体做法:(一)由各镇区根据实际情况,规划、预留相应的民办教育用地,鼓励当地办学规范、教育质量高、社会声誉好且又愿意投入的民办学校进一步加大投入办学,或引入实力雄厚的知名民办教育机构投资办学。明确规定按照市一级学校以上的标准投入建设,定性收费区间,指导实施普惠性收费。每镇街多办几所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普惠性民办学校,有利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位,让更多符合积分入学条件的学生能就近入学。(二)增加民办教育财政投入,扶持普惠性民办学校向优质特色发展,提升教育均衡化水平。我市根据民办教育发展所需出台扶持新政,增加民办教育财政投入比重,重点扶持改善民办中小学办学条件,奖励优质特色办学,优化普惠性民办学校结构。普惠性民办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就能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特色的教育服务,推动我市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