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在迈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时代。按照市政府要求,大力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制造、优质制造、集群制造、绿色制造“六大工程”,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形态逐步从简单的加工贸易向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四新”经济方向发展转变,使更多生产要素向“四新”经济集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推动智能手机、光电技术、机器人等新产业巩固发展,促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建 议:
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出台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充分结合东莞东部(以常平镇为主)产业链完整、发展成熟的特色产业(电子信息、光伏LED、纺织制衣、塑胶、玩具等),搭建专业招商引资平台,重点引进外资从事以电子商务、物联网数字化设计、产品检验检测、人员培训、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在做精生产制造的基础上增设商业分销、维修检测、创意设计、技术研发等新兴业态,提升企业竞争力;鼓励外贸企业发挥区位、资源、政策优势,延伸产业链、增值链,扩大一般贸易比重,推动外贸企业提质增效;鼓励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股权置换、投资控股等方式,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开拓发展空间,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2、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保税物流、综合物流、第三方物流,优化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打造现代化智能化物流网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有机结合东莞东部的地理优势和维龙的经营管理经验,共同打造珠三角(莞、惠、深)及泛珠三角的贸易集群、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利用维龙蓉欧快铁的快捷、便利通道,开通新的陆上丝绸之路,以常平镇为一带一路下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进一步推动东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及物流企业向产业链条高端延伸。针对常平物流业以简单运输为主,产业链偏短的特点,引导物流企业延伸产业链,重点向交易、加工环节拓展,充分发挥口岸优势,支持物流企业加强与珠三角港口企业和空港企业合作。大力发展“无水港”,在常盛货场设立海关监管场,恢复海关监管功能,将原来在盐田港清关的进出口业务改由常平报关后通过常平班列发运转关至盐田,提升常平班列的增值服务,降低企业通关物流成本,提高常平班列的竞争力。规划建设若干现代化物流仓库,促进仓储物流集约化发展,引进社会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与中外运合作,整合常盛铁路货场及周边土地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常盛货场的整体运营作业能力和水平,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出台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构建完整的电子商务产业体系、人才体系,完善电子商务生态圈,积极推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普及,根据实际发展,引进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电商综合平台,形成有特色的产业园区,把常平镇建设成为以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为核心,传统制造、科技创新与电商服务相融合的东莞东部电子商务集聚区。
4、大力推动制造业“扩链强链”。用好专业市场、品牌展会、行业创新平台等资源,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占据上下游高附加值链。积极发挥现有传统专业市场的集聚优势,推动塑胶、汽配、粮油、珠宝等专业市场发展电商综合业务,通过搭建和拓展电商服务平台,将网络批发市场与实体批发市场相结合,形成“互联网+传统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协助市商务局办好海博会、加博会、漫博会、台博会、国际科技合作周等大型展会活动,强化这些品牌展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协助企业申领参加重点展会的专项补助,支持大型骨干企业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赴海外参加专业性展会、设立境外营销网点等方式,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打造国际型知名企业。用好世通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新城区创新创业平台、“创客联盟”、元创动力创新电商平台、电商孵化平台等行业创新平台,扶持技术研发、创意设计、网络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无缝对接,加快现代信息、科技服务、外包服务、商贸服务等产业发展,构建成熟的制造业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