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东莞市进出口1625亿美元,连续七年排列全国第五;东莞市外贸依存度170.7%,外向型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东莞市委市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良好的通关环境,是东莞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

  多年来,东莞市进出口总值约70%的货物都由公路运输。近70%的东莞企业希望在属地海关查验。2013年在深圳口岸通关的转关车辆共297.11万辆次,其中,东莞占47.33%。广东省公路运输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后,据深圳海关测算,深圳口岸查验量将超出现有承载能力59%。东莞必须有与其外贸大市相适应的通关环境。对东莞市进出境货运车辆检查场(以下简称车检场)进行优化布局、拓展功能,成为优化通关环境的重中之重。

  东莞市现有的寮步、凤岗、长安三大车检场没有顺应进出境货物的正流向,几乎所有进出境货物及转关运输车辆进出车检场的行驶路线都存在绕行。

  随着东莞城镇化快速发展,东莞市现有的三大车检场周边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企业的通关效率受到制约。

  东莞外贸、保税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与外贸大市的地位不相适应,2013年东莞外贸异地保税仓储流失进出口额约132.2亿美元,在东莞市车检场承载海关监管货物的内地车辆中东莞本地注册车辆仅为12.65%。

  2006年底,黄埔海关先后在东莞市寮步、凤岗、长安三大车检场实行“智能通关”改革,约92%的进出境货物运输车辆无需人工干预,直接通行。

  2012年,海关总署启动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目前,东莞地区海关通关作业无纸化率已达97%,绝大多数企业无需到车检场现场报关。

  2014年,海关总署启动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东莞市车检场将可能承接粤东、粤北、粤西和珠三角公路运输的进出境货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广东省内二线车检场。

  办 法:

  建议在东莞和深圳交界主要高速公路旁新建3个车检场(西部、中部、东部车检场),同时连接附近国道、省道,满足企业选择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的不同需求。按照分步新建、逐步关闭的原则,适时停止现有车检场的运作。

  西部车检场,建议设在广深沿江高速公路长安新区地段,届时关闭长安车检场;中部车检场,建议设在莞深高速公路塘厦镇地段,届时关闭寮步车检场;东部车检场,建议设在博深高速凤岗镇地段,届时关闭凤岗车检场。

  为顺应进出境货物的正流向,建议用高速公路辅道替代车检场监管通道。在高速公路两侧分别建设进出专用辅道,设置智能卡口,作为海关与检验检疫共用的监管通道,并在附近建设共用的查验场地,辅道和查验场地相互连通。无需查验及人工干预的车辆可直接在辅道卡口快速放行,由辅道返回高速公路到企业或口岸;需查验或人工干预的车辆驶入查验场办理相关手续。考虑部分企业有选择普通公路的需要,车检场另设专用通道和卡口对接普通公路。

  另外,对车检场功能进行拓展:一是叠加保税物流功能,在车检场内(旁)设立保税仓、出口监管仓;二是拓展陆路过驳、海陆联运、空陆联运功能,在车检场内(旁)拓展集装箱甩挂、进口货物整进散出配送、出口货物散进整出拼柜等业务,引进深圳盐田港、蛇口港等港口物流仓储服务,将港口拼柜、集货业务后移至东莞,提供香港、广州、深圳与东莞之间空、陆联运服务,打造机场快线;三是拓展货运班车功能,引入以班车形式运输货物的新型零担公路运输模式,定时、定点、定线路发车;四是拓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在车检场内(旁)设置海关监管场所,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提供监管服务;五是支持引进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开展配套业务,“量身打造”适合其运营特点的通关监管模式。

  东莞地区车检场的优化布局、拓展功能,将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大多数企业希望在东莞查验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实现关检合作“三个一”;现东莞三大车检场停止运作后,将释放超过42万平方米镇街繁华地段土地,缓解周边交通压力;借助新建车检场外贸、保税物流功能,促进东莞物流业发展;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助力东莞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提案者: 王庆华,刘树勋,钟汉强,任重诚,谭少波,王公愚,黄硕松,尤富生,邓献伦,麦健文,黄启标,郑泽森,梁毓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