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和城市形象的环卫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彰显,环卫行业工作任务也日趋繁重。环卫工人作为维护城市容貌的主力军,他们充分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环卫精神,不计得失,默默无闻,为人们创造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为提升东莞文明城市形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的今天,广大环卫一线工人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却得不到相应的提高,他们的生活条件仍然比较艰苦,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仍处在社会最底层,导致环卫队伍建设难以稳定、提升、发展,对推进东莞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双转型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

  一、我市环卫工人队伍现状。按照东莞市环境卫生行业协会2014年出具的《关于我市环卫工人工资待遇及企业经营状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我市环卫工人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作业时间偏长、家庭生活条件较差,且工作危险性大、社会地位低下等问题,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一是薪酬待遇低,社会保障低。全市环卫工人的工资收入普遍较低,除极少部分司机、组长、主管等外,绝大多数一线环卫工人工资在1300元/月至1800元/月(含加班费、高温补贴、奖金等),全市环卫工人平均工资为1500元/月,处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范围,仅为我市普工平均工资水平(3000元/月)的50%,比起广州(3033元/月)、佛山(2000-3000元/月)、惠州(1500-2500元/月)等周边城市,我市环卫工人工资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环卫工人缴纳社会保险的力度,基本予以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相应社会保险。但从调查看,仅35%的环卫工人购买了社会保险,45%购买了商业保险,20%没有任何保险,绝大部分没有购买住房公积金。

  二是文化水平低,老龄化偏重。环卫工人大部分为临时工,以进城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大部分只有初高中学历,文化水平低下。在年龄分布上, 33%的环卫工人年龄在40-50岁之间,53%的环卫工人年龄在50-60岁之间,超龄用工年龄60岁以上的占比6.5%,且近年来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三是劳动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目前我市城市日常保洁及大部分行道、步行街、商业街基本以人工保洁为主,环卫工人清扫保洁面积平均为4000㎡/天•人,平均每月工作28天,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许多环卫标段经常需要加班加点,有时甚至连吃饭都顾不上,劳动强度普遍超负荷。由于工资收入低,有部分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在下班后还兼做多分工作,比如:做家政服务,为单位或小区物业做清洁、搬运垃圾等,严重超负荷透支体能。

  四是工作休息环境不完善,生活环境较差。工作休息环境设施配备不完善,目前我市还没有设立专门的环卫工人休息室,如遇风雨天气,环卫工人只能偶尔在别人的屋檐上暂避或短暂停留一下;住房条件较为艰苦,由于工资收入低,大多是外来人口,因此租房居住者居多,且住房条件较差。

  二、我市环卫行业现状。目前我市环卫企业经营情况普遍不容乐观,许多企业为节省成本还出现减少环卫工人、减缩设备、恶性竞争、违反合同、拖欠工人工资等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市场竞争机制未充分发挥。虽然我市环卫作业全面推行市场化、专业化承包服务模式,但未能及时建立完善相关行业竞争、监管、价格指引和指导机制,随意性较大,相当的镇街环卫行业市场化出现一家独大、垄断行业的乱象。承包公司对内街内巷环卫保洁人员的投入不足,保洁工作不到位,导致保洁效果不理想,个别内街小巷、闲置地存在卫生死角,市场化失去生命力。

  二是环卫管理水平落后。大部分镇街管理缺乏科学手段,均以粗放管理为主,管理人员水平不高、管理机制严重缺失,对环卫行业发展的认识、对环卫企业的监督指导不足。有的镇、村级政府只按市环卫清扫保洁标准与环卫专业公司签订承包合同,存在“一包了之”、“以包代管”的思想,成为“甩手掌柜”;有的村级环卫管理人员认为统筹即统管,对参与环卫监督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出现监管不到位及检查考核不够认真、细致、深入等情况。

  三是市场化监管制度不严格。虽全面推行市场化、专业化承包服务,但由于缺乏监管,企业过分追求利润等因素,往往以市最低工资标准给环卫工人发工资,而不是按照投审价格发放,也不能履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为环卫工人购买五金一险,环卫工人工资待遇未见改善。

  办 法:

  一是加强专项薪酬待遇保障和住房保障。建议政府在推行以费养事中,根据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拨付必要的经费,保障环卫工人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按政策法律落实到位,同时建议政府适当增加环卫事业编制,使符合条件的环卫工人通过考核转为事业单位职工,让环卫工人有希望、有奔头。建议财政从每年的城市维护经费中提取部分专项资金,为符合条件的环卫工人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建立环卫工人廉租房住房保障制度,对符合条件且住房困难的环卫工人给予一定的廉租房配额,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为环卫工人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

  二是建立工资保障机制。鉴于环卫工人这个特殊群体从事的最脏最苦最累的劳动,建议政府根据我市的工资水平及经济水平合理确定环卫工人工资相对统一标准和统一实施办法并强化贯彻执行,适当提高环卫工人的月工资标准,或采取改善工资预算结构(基础工资+岗位津贴),以缩小环卫工人与其他工种的收入差距。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随经济增长发展,工资至少年增长在15%-20%。

  三是建立定期健康体检制度。环卫工人长年与垃圾打交道,接触的病菌粉尘是超常的,用人单位应建立环卫职工健康档案,定期组织环卫工人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建议政府建立困难职工健康体检民生工程项目,并将环卫工人纳入程项目范围,坚持环卫工人每年一次健康检查,着力保障和改善环卫工人健康权益。

  四是加大对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建议政府着力改善环卫工人的作业环境,加大对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清扫工具(机械)的添制投入,统一配置和发放劳保用品和劳动工具,增加保洁区域机械作业水平,降低其工作强度,减少职业危害。在清扫路段设立休息室(工具室),可以发动临街单位或商家自愿服务献爱心,设立“笑脸屋”(凡贴上笑脸图案标志的地方,环卫工人可临时休息),以解决环卫工人用餐、避雨的地方。

  五是建立环卫行业创新奖励机制。鼓励环卫行业加快科技创新,对环卫企业进行星级评定,对不同星级的环卫企业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和扶持,促进环卫行业合理竞争,推动环卫市场健康发展。

提案者: 邓浩森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