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乘着中小学素质教育这股改革春风,十余年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应试教育的阴影始终笼罩在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身上,学生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瓶颈,尽管口号性加大力度推进,但实际上仍是应试教育,主要体现如下:

  由于现实当中应试教育始终笼罩在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身上,教育部门仍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优、良、中、差。目前有部分镇街负责教育的领导,还对学生的期末考试进行大张旗鼓,一到六年级采用统考制度,还制定奖教方案,如:超过镇或达到镇平均水平,或超过市平均水平,对其老师进行奖励,无疑这把老师的教学成绩进行排名,老师们顶着这种压力,为了取得好成绩,不得不把负担又重重地加在学生身上。为了更好地应考,追求高分,提升“教学质量”,有家长望子女成龙成凤等因素;课堂上教师只好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课后老师开展题海战术,家长额外增加学习任务等。甚至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老师们为了不给拖拉后腿,只好压迫学生,甚至向学生布置一些重复性的作业,如:考试做错题,反复练习,反复抄写,写作水平差学生,写好后还要抄几遍,甚至背诵等等。在这应试教育下学生只能成为读书的工具,考试工具,学生创造性思维被抹杀。久而久之学生变得厌学,对于成绩差学生更为严重,在学校受到批评,回家后还要被家长训,久而久之这批学生成为问题学生,学生没有了自信,读书成为他们痛苦的事情。老师们也被磨得身心疲惫。这归根到底就是小学生考试评价制度不完善导致恶性循环。为唤醒孩子的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办 法:

  1对学生评价不能只靠一考定终身,还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考察评定。如读课外书量,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好习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评定。

  2、要大胆对幼儿园及小学课程进行调整。

  ①幼儿园不以学习为主,主张倡导对幼儿的好习惯、文明礼仪、以玩中学习,学习中玩等教育为主,激发孩子发散思维发展。教育部门要加大度对幼儿园园长及教师进行观念的转变。

  ②小学课程应认真利用好科学与综合实践两门课程,配备专业的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因为这两门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不管孩子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还是调查探究能力都有所体现,不应随意对待或忽视。

  ③小学课程要把第二课堂活动或校本特色主题活动,作为必修课程,让孩子在自主选择中发挥特长,让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激发创造性思维。

  ④应在课程中设有看书课,保证学生每天有充足时间阅读课外书,使学生增长在课本学不到的知识。根据孩子的发育规律来看:6-12岁,是阅读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基础)长足发展的最黄金时期,这六年,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海量阅读、大大提高阅读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如同种子,需要条件才可以发芽生长。这个条件就是海量阅读和动手动脑的游戏方式。 孩子们如果主要把精力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所得知识单一性和肤浅性,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孩子的大脑成长的需求。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百科常识书籍(如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哲学、艺术等等百科知识),才可以让孩子的智慧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

  3、切实改变部分镇区主管教育领导观念,对部分镇区仍存有对一到六年级采用统考制度,还制定奖教方案,如:超过镇或达到镇平均水平,或超过市平均水平,对其老师进行奖励,这种教学成绩进行排名来衡量老师的业绩应要改革。

  4、对主管教育领导及老师要进行教育理念培训,这种培训不光只对教育技能培训,更应该放首位是对主管教育领导及老师进行培训有关如何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好品德、好理想等方面引导,多传送正能量给孩子们,让孩子有一个健康心身发展来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发展。不要让孩子只光会读书,更应让每个孩子在不同角度中绽放孩子的魅力。

提案者: 罗想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