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在第二十七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防治艾滋病政府投入会不断增加,政府将更多向社会购买服务。尽快启动建立社会组织防艾基金,完善防治艾滋病等公益性社会组织的税收减免政策。让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营造全社会关注艾滋、尊重生命的氛围。”“十二五”期间,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目标是减少艾滋病新发感染,降低艾滋病病死率,减少社会歧视,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的生存质量,到2015年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控制在120万人左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机制,探索在艾滋病防治领域政府购买服务的长效机制。
国家卫生计生委在2014年12月1日公布自我国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截至2014年10月底,报告现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已达49.7万例,死亡15.4万例。国家《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及东莞市卫计部门艾防所公布,截至2014年10月,东莞历年累计报告现住址在东莞市的HIV (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2591例,其中,今年累计报告现住址在东莞市的艾滋病抗体阳性者758例,病例数同比上升了30%,而2013年的上升幅度仅为16%。据卫生部门统计,我国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男男性行为传播比例已从2007年的12.2%猛增至2009年的32.5%。大多男同性恋人群迫于社会的压力成为隐蔽的同志人群,这使得我国防治艾滋病工作在接近目标人群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无保护的性行为对于男同性恋者及其配偶甚至子女而言都意味着感染艾滋病风险的提高。目前,东莞已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中,男女性别比为3.88:1。从2011年开始至2014年10月,女性感染者在当年发现的感染者中所占比例维持在15%-21%,感染者年龄上,最小的只有1岁半,年龄最大的89岁。此外,近几年来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病例中,50岁及以上人群的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2012年-2014年10月,东莞这一人群的感染比例分别为:12%、13%和19%。
东莞艾滋病感染者亦以男性居多,感染途径也由血液传播为主转变为以性传播为主,男同感染率为17%,青少年感染艾滋比例也有上升趋势,东莞高校基本都有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学生感染人群占比约1%,平均年龄为21岁。数据表明,东莞已经进入艾滋病发病高峰期,艾滋病疫情态势不容乐观。因此在现阶段,针对静脉注射吸毒者、商业性工作者和男男性行为接触者三个艾滋病防治高危群体,迫切需要发动相关社会组织进行干预,才能深入接触目标人群,有效扩大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高危人群覆盖面。
社会组织具有易于深入接触特殊社会群体、工作方式灵活等优势,是艾滋病防控力量的有效补充,体现了民间组织在艾滋病防治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今年9月,东莞只有三个社会组织成功申报了省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项目,对于严峻的防艾形势还远远不够。东莞市政府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在艾滋病防治这类需要高度社会参与的公共服务领域,应积极探索通过购买服务发挥防艾社会组织的作用,这也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购买服务,一方面充分发挥防艾社会组织在艾滋病防治领域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相关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同时在购买服务的实践中积极建构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深度合作关系和机制。
办 法:
1.应将购买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把购买防艾社会组织的服务作为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事业,在财政专项资金中统一列支,使之成为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力度。对于那些尚未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防艾社会组织,政府一方面可在综合评估和监管的基础上采取托管购买的方法,另一方面应采取积极培育、孵化支持的政策,使之尽快走上合法登记注册的道路。
2.结合东莞的实际情况,明确购买服务的主要内容、需求结构和目标要求。政府确定的购买服务内容明确定位为在每一个同性恋活动场所开展教育、宣传等干预工作,通过开展活动的次数及参与人数及其效果体现服务的目标,从而保证了专项经费用于特定的公共服务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3.通过东莞市疾控中心,在对多家社会组织进行综合评估基础上充分协商,最终选择综合能力较为突出的社会组织定向购买服务。这是一种初步稳妥的尝试,条件成熟后可以进一步探索采取适度公开竞争的方式,择优购买。
4.首次购买服务的额度不宜过多,周期不宜过长,费用分期拨付,项目成功后逐步增加购买服务额度。在购买服务过程中还应及时进行督导和评估,确保公共服务的效果。
5.在购买服务中政府和社会组织是平等的买卖双方,合作共赢是购买服务的共同目标。作为买方,政府应充分尊重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除原则问题外不要过多干预,在平等协商中共同探索合作模式,为社会组织营造宽松的合作氛围,在互信合作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东莞市实际情况的扩大动员检测及男同性恋人群关怀模式并开展针对女性性工作者和静脉注射吸毒者的艾滋病综合干预活动。
6.尽快启动建立社会组织防艾基金。
7.完善防治艾滋病等公益性社会组织的税收减免政策。
8.发展更多的志愿者,让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营造全社会关注艾滋、尊重生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