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风球,是香港地区为警示市民热带气旋带来的风力威胁而发出的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一旦热带气旋逼近,香港天文台将透过多种途径,特别是互联网,向公众提供各区风力及雨量的详细资料,由市民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和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就警告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我市地处沿海地区,每年频发的台风、暴雨灾害给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今年3月底,我市就曾出现16岁女生因暴雨在停课返校途中被冲入水渠溺亡的悲剧。由于此前没有适用于全市公众的防御机制规定,市民及企事业单位对于台风暴雨天气来临的具体时间,发生台风暴雨灾害后如何防御,都没有来自官方权威性的指导。
为健全完善我市台风、暴雨灾害防御机制,建议借鉴香港经验,由市气象局与相关部门联合编制台风暴雨灾害公众防御指引,对学校停课和建议用人单位停工等有关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同时突出防御重点,针对渔民、建筑工人、学生、行人、乘客等易受台风、暴雨影响的群体,提出不同预警级别下各群体应采取的防御措施。
办 法:
该指引建议考虑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规定:
1、规定公众提前知道“预警什么时候发”,即在预估可能发布高级别台风预警信号时,将提前发布相关预发布信息,提醒社会公众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比如学校提前放学、用人单位提前下班等,提供更加充裕的防御应对时间。
2、规定“预警信号图标表示什么意思”,即将台风暴雨预警信号和灾害防御等级有效结合,让公众更易辨识预警图标。可考虑与香港发布信号对应,例如将台风、暴雨预警信号分为从轻到重的不同等级,并加以说明,便于社会公众判别灾害等级。同时,考虑结合预警技术的进步和短时阵风、强降水易致灾等城市防灾重点,进一步明确预警信号的含义。例如在台风预警信号含义中增加阵风指标,在暴雨预警信号含义中增加小时雨量指标。
3、规定公众“预警发布后该做什么”, 包括:
(1)针对学校学生,明确在何种高级别台风、暴雨预警信号发布时,学生不必等教育部门或学校的通知,可以不去上学,未启程上学的学生不必到校上课;仍在上学、放学途中的学生应就近到安全场所暂避;学校应保障在校学生(含校车上、寄宿)安全等事项。
(2)针对高空、港口等区域的户外作业人员,明确何种高级别台风、暴雨预警信号发布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到安全区域暂避。
(3)针对用人单位企业,明确在何种高级别台风、暴雨预警信号发布时,建议用人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劳资合同相关条款,安排是否放假与停工。
4、规定“预警信息在哪里看”,即增加信息传播渠道和频次,例如由市气象局将通过网站、电视、电台、微博和智能手机客户端等市民比较熟悉的渠道发布预警信息和防御指引;再如在高级别预警发布后,通过在早高峰时段在电视上错峰不间断播出增加播放频次。还可考虑由市气象局通过户外LED显示屏、各公交公司、港口电子显示屏、车载电视等渠道发布。
相信指引的实施对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公民应急避险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减轻台风、暴雨灾害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有关部门进行积极推进编制工作。
提案者: 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