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现有公民办高职院校3所、中职学校24所。在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我市成为首个“广东省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然而,从目前的情形看,市政府本应担负起统筹、主导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着“表面化”的执行偏差——基本上由职业学校带着镣铐独舞,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服务功能欠缺,行业、企业和学校没有形成发展职业教育的合力,从而导致我市的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不足、职业教育的质量不高、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这种粗放型职业教育状态,既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协调,也与国家积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亟待改观。
办 法:
如何落实好中央政策,促进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从根本上说,市政府应摆好“位”,切实承担起统筹、主导职业教育发展的职责。
1.政策落实不缺位要到位
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保障和人力支持,这一经济功能已经被地方政府所认同。但是在以分数和升学率为考核标准的政绩观下,地方政府不得不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这种重普轻职的现象集中体现在投入方面。职业教育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对实训设备和耗材要求高,培养成本高于普通教育,发达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拨款通常是普通教育的2.5倍。地市政府是上级职教政策的贯彻落实主体,只有政策落实到位才能保障职业教育发展。为此,市政府应设法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对于违反就业准入制度,特别是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相关企业,人社和工商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保证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增长,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
2.政府工作不离位要在位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由教育、人社部门以及部分行业、企业来管理,这种齐抓共管的体制出现了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资源分散、效率不高等弊端。近年来,随着适龄人口的下降和招生比例提升,中职学校招生难摆在各职业学校面前。出现“招生难”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政府统筹职能没有很好发挥,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较低。为此,市政府不能对于这些问题视而不见,而应从全局的角度统筹好我市的职业教育管理。我国已有一些地市走向了职业教育归口管理或单独管理,如鞍山市已成立了与教育、人社部门平行的正局级单位“鞍山市职教城管理委员会”,理顺了管理体制,产生了相当的实效。
3.管理权力不越位要让位
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下,政府是职业学校的投入方和管理方,学校缺少自主权。例如:在教师招聘方面,职业学校没有自主权,职业学校的校长们常常抱怨“想招的人进不了,不想要的人都进来了”;在经费投入上,公办职业学校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学校缺乏寻求其他渠道筹资的积极性,多渠道投资机制难以建立;在专项经费使用上,学校用于校舍加固维修费用和实训设备购置的经费较充裕,而聘用兼职教师和用于特色专业建设的经费却找不到。为此,市政府应转变职能、下放权力、下移重心,突出责任和服务功能——向职业学校放权,将属于人事部门的教师招聘权和编制权适度下放给学校,使学校根据专业发展需要,面向社会、企业,公开招聘专职教师、聘用兼职教师、灵活安排招聘时间;向行业协会放权,根据上级政府制定的相关规定,将行业人才需求预测、行业工种标准制定和就业信息的提供等功能放权给行业协会;向中介机构放权,中介组织具有中立性和缓冲性,不妨借鉴国外的做法适当让中介机构或行业组织负责对职业学校进行监督和指导。在政府转变职能、突出责任和服务功能方面,宁波市有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