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自诞生以来,以其便利快捷越来越成为人们中长途旅行的交通工具的首选,因此各地发展高铁、打造以高铁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生活模式已经得到更多有识之士的认可和关注。将高铁车站建成城市窗口,以高铁站为辐射点建立海陆空立体交通枢纽网,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新亮点。作为广深港高铁东莞境内的唯一车站——虎门站自2013年7月26日建成通车以来,对于进入高铁时代的东莞而言具有点睛意义。如何合理规划、充分利用虎门高铁站成为东莞这个老城实现城市转型升级、脱胎换骨的一次绝佳机会。可是,运营两年多来,虎门站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滞后、进展缓慢,乘客换乘主要依赖出租车,既不环保更不便利,甚至摸不清门路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严重影响到东莞、特别是东莞沿海片区的发展,应尽快解决。
办 法:
一、明确发展目标,提高认识程度
习惯上,东莞将东莞西部的长安、虎门、厚街、沙田等镇区称为沿海片区,是东莞经济相对发达的一个区域。可是长期以来,该片区的交通完全依赖广深高速,过境铁路——广深铁路与广梅汕铁路都不经过这里,这样的规划布局已经严重阻碍了西部沿海片区乃至整个东莞经济的发展。直到广深港高铁的出现才填补了这一交通空白。
近年来,东莞市致力于城市转型升级,由于地理环境及人员流动性大的特征,虽然我市的交通运输能力在高压力的状态下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2013年底,我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02.49公里,高速公路335.11公里,公路密度202.94公里/百平方公里,虽然数据居全省前列,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据统计至2013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民用)突破150万辆,达到154.69万辆,增长4.0%。其中汽车保有量138.91万辆,增长15.1%。可见,我市多数民众出行还是选择自驾方式,看看虎门高铁站停车场全年各时段车满为患的状态就可见一斑了。随着高铁成为人们首选的中长途交通方式,如果不尽快建立立体公共交通枢纽,虎门高铁站及附近道路车辆拥堵现象将更加严重。公共交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不能放任企业自行规划设计,政府各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为高铁站立体公共交通枢纽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加快轨道交通建设
按照规划,虎门站是广深港客运专线、穗莞深城际轨道、东莞城市轻轨R2线的交汇枢纽站。此外,广东省还计划兴建中山-南沙-虎门-龙岗城际轨道也将经过虎门站。换言之,虎门站在点睛东莞西部交通的同时,更大意义在于盘活了珠三角东岸现代轨道交通这盘棋。
对于这些计划中的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应考虑线与线之间的无缝对接,以及与各镇区交通枢纽的无缝对接,实现东莞市内轨道交通全覆盖,莞、穗、深轻轨交通一体化,将高铁效应惠及东莞各镇街,并辐射到广州、深圳等地区,这样不仅有效缓解道路交通的压力,同时将周边地区的资源“为莞所用”,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方便外来人员的去留,成为容易来,不舍离开的魅力城市。
三、增设高铁站公共交通辐射到达点
以服务经济,推进城市建设为出发点,虎门高铁站还能发挥它东莞门户站点的功能。为此,其配套设施的跟上,通往市、镇交通枢纽的立体式交通网络的建设都是迫在眉睫的工作。尽快规划并开设到达各重要区域的交通枢纽的专营线路,例如机场、码头及各出入境口岸的直达大巴,让利用虎门站的乘客能在虎门站内便捷地换乘最环保节能的公共交通工具到达周边各镇区、各市区,吸引更多的过境人员以虎门站为换乘点,以此带动东莞西部乃至东莞的旅游业及经济发展。